每月專欄

2024-09-11
李全順 : 2024 - 9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日本央行升息將恐是迅雷不及掩耳】
日本央行升息將恐是迅雷不及掩耳
   

  日本的宏觀經濟正在面臨一系列複雜的變化,尤其是與貨幣政策和通膨預期相關的動態正在逐漸顯現。東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渡邊努認為,日本央行可能會加快升息步伐,今年甚至可能還會有兩次升息。這一預測與此前的市場預期形成了對比,表明日本央行正在尋求通過提前升息來為潛在的經濟下滑創造政策緩衝。
   
  渡邊努作為日本頂級的通膨專家之一,對日本經濟的觀察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他的觀點表明,日本央行正在轉向更為鷹派的貨幣政策立場。儘管當前的物價趨勢並未表現出顯著的上漲,但央行似乎更關心的是為未來可能出現的經濟波動預留足夠的政策空間。因此,儘管物價壓力有限,央行依然選擇了升息。這也反映出日本央行對於儘快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強烈意圖。
   
  今年7月,日本央行決定將基準利率從0%至0.1%的區間上調至0.25%。這一決定出乎了許多市場分析師的預料,也導致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特別是由於日元利差交易的平倉,投資者迅速逃離風險資產,導致日本股市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下跌。這一市場反應表明,日本央行的升息決定不僅對國內經濟產生了影響,還對全球金融市場構成了衝擊。
   
  儘管日本物價趨勢並沒有顯著走強,但日本央行的鷹派信號卻表明,央行已經準備好採取更多的行動。這種行動的背後邏輯在於,通過提前升息,央行可以在未來的經濟波動中擁有更大的應對空間。渡邊努特別強調,儘管消費者支出依然疲軟,但日本央行仍然採取了升息措施,這說明央行正在試圖通過市場溝通來調整市場預期,以確保其政策路徑與市場定價保持一致。
     
  日本的通膨趨勢也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儘管日本的通膨壓力長期以來一直低於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但最近幾個月的物價上漲跡象讓市場對通膨預期有所改觀。日本央行在7月的升息聲明中也暗示,通膨正“步入正軌”。然而,渡邊努認為,央行的這一判斷更多是基於政策考慮,而非實際物價走勢。隨著全球能源價格波動和供應鏈瓶頸的緩解,未來日本的通膨壓力可能不會顯著上升,這為央行進一步升息提供了條件。
   
  勞動力市場方面,儘管日本的失業率一直保持在較低水準,但工資增長卻仍然疲軟。日本的薪資談判,特別是每年春季進行的“春鬥”談判,被認為是影響工資增長的關鍵因素。儘管利率可能會上升到1%,但並不會對薪資和通膨產生重大影響。相反,勞動力市場的實際工資增長將更多地依賴於日本國內的結構性因素,而不是央行的貨幣政策行動。
   
  對於日本央行未來的升息路徑,渡邊努建議,央行應加強與市場的溝通,以避免市場對政策意圖的誤解。他提議,日本央行可以考慮編制類似于美聯儲每季度發佈的點陣圖,以展示其對利率前景的預期。即便這些前景預測在未來被證明是錯誤的,央行也不會因此失去信譽。通過提供更明確的政策溝通,央行可以更好地引導市場預期,避免因為政策意圖不透明而引發的市場動盪。
   
  此外,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在近期的一次國會聽證會上也表示,如果通膨預期得以實現,央行將繼續升息。儘管日本央行在未來的政策調整上可能會保持謹慎,但植田的言論表明,央行仍有進一步升息的空間。這一觀點與渡邊努的預期一致,即日本央行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再次升息。
   
  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日本目前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通膨、工資增長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平衡上。儘管通膨壓力相對溫和,但工資增長緩慢和消費支出疲軟表明,日本經濟的內需依然脆弱。特別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日本的出口和製造業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因此,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需要在促進經濟增長和控制通膨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
   
  展望未來,日本的通膨趨勢可能會保持相對溫和的態勢。全球供應鏈的逐步恢復以及能源價格的穩定將有助於緩解通膨壓力。然而,工資增長的疲軟可能會繼續制約國內需求的增長,進而拖累經濟復甦。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央行的升息決策將主要依賴于其對未來經濟波動的預期。如果經濟出現下行風險,央行可能會進一步升息,以確保在未來實施刺激政策時有足夠的空間。
   
  勞動力市場方面,儘管失業率保持較低水準,但日本的勞動力市場依然存在結構性問題。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使得企業在提高生產效率方面面臨較大挑戰,工資增長因此難以實現顯著提升。渡邊努特別強調,明年的春鬥談判將是觀察工資增長趨勢的關鍵時刻。如果工資增長能夠在春鬥談判中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將為未來的經濟增長提供更有力的支援。
   
  日本的宏觀經濟前景充滿挑戰。隨著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日本央行將面臨更大的壓力,需要通過貨幣政策的調整來應對內外部風險。升息雖然能夠為未來的經濟波動提供政策緩衝,但同時也可能對消費和投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何在確保通膨可控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工資水準,將是日本央行未來政策制定中的主要挑戰。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