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19-01-04
靠這6問題盤點人生 職涯、財富大躍進
元旦早上,小劉煮了杯咖啡,打開筆記型電腦,叫出了一個名為「2018年目標」的檔案,打算花整個上午時間來進行每年一次的大盤點,項目包括工作表現、收入、投資理財成績。盤點過程中,小劉清楚地知道自己成長與不足的地方,以及設定的各項目標進度,根據這些實際績效,小劉才能明確訂立今年可以努力或調整的方向。
很多人都知道每年盤點的重要性,也想像小劉一樣來盤點成績並訂立年度計劃,但實務上常因不清楚該怎麼進行而裹足不前,現在就從職涯與投資理財二個大方向,來看看專家們的建議!
職涯盤點
二分法+五階段重點
成為職場勝利組
問題1 很清楚自己的工作專長與志趣,該如何盤點?
《下個十年,你在哪?》一書作者、現任百事集團大中華區資深總監的黃珮婷,從學生時代就立志要當總經理,她每年在盤點當年度的工作表現時都會問自己:學到什麼、喜不喜歡現在的行業、自己開不開心。
黃珮婷表示,若沒完成之前設定的學習目標,就會思考要怎樣學到?而若發現已經學到,但似乎還沒有可發揮的空間,就思考以後能怎麼發揮?其次,若發現自己不喜歡所處的行業或環境,工作也不開心,就會思考要如何扭轉這樣的情況。
從大學時代就開始暑期工讀,對自己的專長、志趣與工作有一定計劃與想法的黃珮婷很清楚,若在不快樂的環境,或做著不喜歡的工作,自己的實力將無法好好發揮。
問題2 不清楚自己適合哪種工作,很茫然,該怎麼盤點?
關於「很多人覺得前途茫茫,這工作不適合,那工作也不喜歡」這件事,具多年獵才經驗的104獵才事業群資深副總晉麗明提醒,不要坐著想,而是要先過濾然後再驗證,才能確認工作適不適合自己,2步驟如下:
步驟➊:二分法過濾
晉麗明建議先以「喜歡跟人互動」或「不喜歡跟人互動」的二分法來過濾,找出自己較能發揮的大方向,例如喜歡跟人互動的工作包括人力資源、業務人員、行銷等。然後再依此進一步過濾,例如想從跟人互動中獲得更多收入,業務可能是選項;若喜歡與人互動、但不希望挑戰到業務層級,可考慮人力資源、行銷等。
用簡單的二分法區分,就像樹狀圖一樣,慢慢地一層一層去切,就會切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當然也可以借助104這類求職網站提供的適性測驗與轉職測驗,來找出適合自己的工作。
步驟➋:實際驗證適不適合
實際去做的過程中,一定會衍生許多想法,也才有機會真正了解自己的興趣與專長。黃珮婷以自身為例指出,因家人期待自己能「平穩地工作與生活」,公務員或老師是黃珮婷一開始的選項,也因此修了教育學分。但是從大學暑期在陸委會、中華電信、蘇黎世產險、萊雅等單位的工讀經驗中,她明白了外商與民營機構的工作環境較適合自己。
於是研究所畢業後,黃珮婷選擇進入花旗銀行擔任儲備幹部,經由一年的跨部門輪調訓練,又進一步發現對銀行業務興趣不大,反而喜歡行銷,於是轉往P&G發展。黃珮婷藉由工讀、花旗的實際經驗,探索並確認行銷工作適合自己。
接下來,從單一品牌的行銷到多種品牌的行銷與管理,再以行銷為核心跨足業務、訓練、公關、人力資源、供應鏈、財務等領域,黃珮婷藉著轉換工作,一方面累積在行銷的專業,另一方面積極拓展其他領域的經驗,如此有計劃地學習與轉換跑道,多年的準備讓她抓住台灣百事總經理的機會。
釐清自己在職涯上的情況後,若想進一步了解未來職場趨勢,請參考本期封面故事職涯篇。
投資理財
資金需求、目標報酬率
攸關理財工具的挑選
不論選擇何種理財方式、工具,專家們都建議要先就資金需求、目標報酬加以釐清與確認,然後才決定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而在長達數十年的投資理財過程中,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原先安排好的資產配置呢?以下是專家們的看法。
問題3 資金需求該怎麼算出來?
教育基金要準備多少?退休金要準備多少?這是專家們公認在安排資產配置與投資理財時,最應該先釐清的項目。
知名財經作家蕭世斌舉例指出,若預計孩子10年後要上大學,且隨後會出國留學,那大學費用與出國留學的生活費與學費,就是資金需求,又稱為現金流量,這個現金流量是由通貨膨脹率、報酬率以及期間 (通常期間是確定的)來決定的。
過往,估算現金流量對缺乏計算工具與技巧的民眾而言難度不低,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網路上已有許多免費的計算工具可以運用,例如蕭世斌主持的「怪老子理財部落格」,或者民眾也可以尋求專業的理財規劃顧問協助,將個人與家庭的未來資金需求做整合性的規劃。
將資金需求量化成具體數字有一定難度,安睿宏觀研究部經理連毓濬解釋,將來需要多少錢只是量化的第一步,還必須將目前擁有多少錢,以及未來還可能賺到多少錢等整合估算,藉此得出目標報酬率,這是投資理財前的重點,因為資產配置是以該目標報酬率來安排。
舉例來說,退休後估計需要2,000萬元,假設目前40歲,65歲要退休,25年的時間裡該如何準備?此時,需把目前有多少錢可拿來投資,以及未來25年的持續工作收入結餘一起納入,將現在投入的以及未來投入的每一分錢綜合計算,來產生一個平均報酬率,這就是達成目標的概念。
問題4 目標報酬率設定多少才適合?
這是民眾常會問的一個問題,但其實沒有標準答案,而是依據個人的資金需求、投入資金多寡、投資時間長短而定。不過蕭世斌提醒,「要求的投資報酬率越高,所需要的投入金額越少,或所需的投資期間越長。」
那麼5%的長期平均報酬率是否合理?蕭世斌笑著指出,單以全球型股票與債券型基金的資產配置,至少5%的長期平均報酬率不難達成,因此透過股債的長期資產配置來準備教育金或退休金並非難事,只是需要儘早開始。
問題5 怎麼挑選適合的投資理財工具?
連毓濬表示,當目標報酬率決定出來後,就可以根據該目標報酬率來篩選適合的投資理財工具。例如,目標報酬率為6%,民眾可以從長期平均報酬率至少為6%的金融商品中挑選。
此時,在投資理財過程中因為希望以最小的風險(或稱不確定性)來達成目標,所以不僅只是考慮平均報酬率而已,還要就每一項資產的波動度來綜合比較與考量,在可接受的波動度下,來達到目標報酬率。
安睿宏觀財務顧問梁永政則提醒,部分民眾偏好特定理財工具時,要特別留意該工具的投資報酬率是否符合期待。例如部分民眾只願意買保險,以目前市場上最夯的利變型保險商品來看,多數長期報酬率在2%~3%。
舉例來說,某些保單的宣告利率2.97%,但通常民眾得在2個條件下,才有機會獲得2.5%~2.8%的報酬率:①保費要繳滿;②持有一段時間(約10年甚至以上)。以保單的繳款期間來看,躉繳、繳款期2年與6年期,需繳滿後到第10年度時,才拿得到這樣的年化報酬率,若民眾選擇繳款期10年,等繳完後得再持有更久的時間,才能得到年化報酬率2%~3%的增值效果。
問題6 現金流的安排與資金閉鎖期為何會影響目標報酬率的達成?
不論是定期定額買基金或是繳保費,都需要有持續的現金能夠支付,現金的主要來源就是工作收入扣除生活費用的結餘。公勝財顧財務顧問蔡欣燕表示,民眾需清楚定期投入的資金是緊急預備金或閒置資金,並建議最好以閒置資金來投入,才不會因突發變故,導致資金流中斷,無法繼續繳費,影響理財計劃。
至於資金閉鎖期是指資金投入後無法動用的時間,由於利變型增額保險(含壽險與年金險)、養老險以及後收型的基金等都有期限規定,若在繳費期間內或規定的時間內解約或贖回,都會造成本金損失。梁永政提醒民眾,要先了解在這樣的年期限定下,能不能接受資金都不能動用,畢竟一旦在閉鎖期間動用,除了本金損失外,也將讓理財計劃被迫中斷。
以上的問題若已經清楚,也將資金需求量化並確認目標報酬率,就可以參考本期封面故事資產配置篇,來了解實際作法。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9年1月號第136期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