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18-09-27
財務焦慮大調查,逾9成民眾都很焦慮 症狀,你有幾樣?
財務焦慮大調查,逾9成民眾都很焦慮
9大焦慮症狀 你有幾樣?

現年40歲、從事保全系統安裝工作、月薪3.5萬的Jerry和父母、妻小住在一起,一家五口與房貸都靠他一人的收入,儘管已經非常省吃儉用,但每月幾乎都處於收支勉強打平情況,要存退休金根本不可能。

36歲電器安裝工人小陳與已退休的母親、從事自由業的弟弟同住,這份工作淡旺季的收入是2萬、4萬元,卻需要每月撥出1.2萬元當家用,小陳一想到自己的經濟情況,也對未來沒信心,因此與女友說好「不婚、不生」。

Jerry與小陳身上的經濟重擔,你也心有戚戚焉?其實,不論有錢沒錢,每個人多少都有財務上的焦慮。本刊這期的「財務焦慮大調查」,從1,643位網友的反應中,整理出9種主要焦慮症狀。現在就來看看你符合幾項?

 焦慮 1  擔心退休金不夠用
各年齡層都擔心退休金問題。年紀越大,擔心比率越高,30歲以下也有1/2的人會擔心。

安睿宏觀資深理財規劃顧問陳堯睿指出,會焦慮退休金問題,是因為不知道夠不夠用。根據實際與客戶接觸的經驗中,很多屆退者無法確認已經存的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退休金夠不夠用,其根源在於不知道「夠」的線在哪裡、不知道未來想過何種生活,或者是擔心萬一生病、殘疾了,已準備的錢或保障是否足夠?因為這些人都只知道「現在有多少」,因此對退休金準備才會感到不安。

至於年輕人,多數人可能因離退休還遠並未細想,被詢問相關問題時才開始思考,進而擔心退休金問題,同樣地,如果沒有將需求實際量化,這種不安感就會一直存在。

 焦慮 2 擔心未來的醫療支出
約半數的人擔心無力負擔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的醫療費用
有高風險意識的人其實不多,有些人從不擔心風險會降臨在自己身上,有50%的人擔心未來醫療費用,陳堯睿認為這個比例不算低。他指出,風險意識高者,確實會擔心重病、重殘的後續費用,曾見過客戶花很多錢買保單。
而風險意識不高者,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已有足夠準備;二是認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後者情況較為普遍。

 焦慮 3 擔心無法維持正常生活水平
平均有超過4成民眾擔心無法維持正常生活水平,各年齡層比例相當。
支出分成3種:必要、需要、想要。陳堯睿認為「正常生活水平」的定義是能夠維持必要與需要的支出。而繳交保費過多、必要與需要太多,或收入太低等,都是無法維持正常生活水平的原因。

此外,民眾擔心無法維持正常生活水平有兩種情況:其一是現在就無法維持了,即收支不平衡。而造成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有衝動消費、過度消費,或不知道存錢的目的。例如陳堯睿的客戶中,就有一對夫妻扶養兩個小孩,因支出過高,即使兩人年賺200多萬元,但1年存不到10萬元,每月財務勉強打平,只要支出突然增加,就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另一種是現在可以維持,但擔心未來無法維持。若是擔心未來無法維持,要先進一步釐清原因,例如是擔心工作不穩定?還是支出會提高?要先找出原因,才能有因應對策。

 焦慮 4 擔心繳不起房貸 
平均約有2成民眾擔心繳不起房貸,36~45歲族群中,擔心的占比較高。

中國人說「有土斯有財」,國人也愛買房子,但因房價太高,很多人買不起房,就不擔心繳房貸的問題,因此平均僅約2成有此擔憂。

陳堯睿表示,擔憂者還分成兩種:首先是還沒買房、但想買,擔心可能付不起房貸;其次是已經在付房貸,並成為財務重擔,亦即成為「屋奴」者。目前社會普遍存在著一種現象,30歲時買房、結婚、生小孩,開始負擔房貸、子女教養費用,撐了20、30年後,孩子長大,房貸也繳完,卻發現退休金沒存到,再把房子拿去抵押,拿來支付退休生活,然後繼續付房貸,當了一輩子屋奴,幫銀行打工。

 焦慮 5 擔心收入不穩定
逾3成民眾擔心工作收入不穩定 ,41~50歲的中壯年反而比年輕人擔心。

最低薪資議題受到關注,但其實工作收入不穩也是壓在民眾心頭上的一塊大石頭。若是從事業務工作、自由業的民眾,或許對收入的起伏不定已有心理準備,但若是不斷轉換工作,或擔心工作朝不保夕的人,心理的焦慮肯定就高了。

從各年齡層的比例來看,41~50歲的人較30歲年輕人更擔心收入不穩定,畢竟身為家庭經濟的主要支柱,工作收入不穩影響的是一家子的生活,因此中年失業、轉職成為熱門議題,也就不令人訝異了。

 焦慮 6  擔心繳不出卡費
約5%的民眾擔心付不出信用卡最低應繳費用,除36~40歲,各年齡層差異不大。

社會上確實有少數負債族,且年輕人的比例高一些。曾經協助一位負債客戶進行財務規劃,將財務由負轉正的陳堯睿認為,5%的比例符合現況。

負債族的特性有二:一是必需性開銷太大,例如要負擔自己的學貸、租金、生活費外,還要拿錢回家;二是「活在當下」的生活態度,保持這種生活態度的人不知道存錢的目的為何,想花錢就花錢,只追求當下的快樂,容易過度消費,也會因週年慶打折等誘惑而衝動消費。一旦支出過高,欠了卡債後,為填補罪惡感,又會做更多消費,然後再欠更多卡債......變成惡性循環。

焦慮 7 擔心無法負擔子女教育費
有小孩的民眾,近4成擔心付不出子女教育費,又以36~40歲族群最擔憂。

30~45歲為已婚者的比例相對高,因為此時小孩都還在就學階段。

 其實,小孩教育費用高低,會因父母的期待而出現多種情況,例如念公立、私立學校,有無補習、學才藝,要不要出國念書等。許多父母花費非常多的心力,讓小孩過很好的生活,讀最好的學校。例如陳堯睿的客戶,讓小孩念全美語的私立幼兒園、補習才藝,2個小孩的月教育支出就高達5萬元,負擔不輕。

 焦慮 8 擔心無法控制花錢慾望
超過3成 的35歲以下年輕人,擔心無法控制花錢慾望;36~45歲也有2成以上比例。

無法控制花錢慾望,除了一種是類似焦慮6的卡債族,因「活在當下」而容易過度或衝動消費外,還有一種就是為了排解生活或工作壓力。陳堯睿表示,很多人賺得多、花得也多,就是用吃喝玩樂來發洩心中不滿、得到快感來紓解壓力。
  
這種因活在當下或紓解壓力導致無法控制花錢慾望的人,通常責任感也比較低,即使有焦慮也會選擇暫時不理,甚至為了填補花太多錢的罪惡感,尋求更多刺激,反而因此陷入惡性循環中。

 焦慮 9 擔心戶頭沒有一定金額
平均近5成擔心沒錢可用,銀行戶頭須隨時保持一定金額。

45歲以下的民眾感到焦慮的比例較高,而且越年輕越擔心沒錢可用,如同本次專訪個案中的大四學生陳裕可(見個案篇),他強調戶頭一定要有10萬元才安心。身為理財規劃顧問,陳堯睿通常會建議客戶存一筆緊急預備金在身邊,因此認為銀行戶頭需保持一定金額的焦慮感實屬正常。

反而,另外5成的人覺得戶頭不用存一筆錢應急,讓陳堯睿感到疑惑與擔心,畢竟工作轉換、生病住院都需要一筆費用,銀行有錢,才有能力負擔。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8年10月號第133期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