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18-03-06
靠高配息基金養家-許金濱
今年開始,喜歡每月領息的投資人,將面對比去年不友善的大環境,包括持續升息、市場波動可能加大,以及新的所得稅制。然而,快70歲、近6年來靠月配息債券基金養活一家大小的許金濱,卻一點也不擔心,他認為自己的操作方式,可以解決這些風險。許金濱是2013年4月號封面故事〈只靠債券基金 月領9萬退休金〉個案,他63歲才開始投資。
許金濱當年接受專訪時,投資配息債券基金的時間約1年餘,3檔債券基金有9萬元的月配息收入;6年後的現在,他持有8~9檔高收益債券配息基金,其中僅有1檔為定期定額投資,月配息收入共13萬多元。

2個有效方法  減輕面對波動的壓力
許金濱表示,不管是淨值波動、匯率波動,還是配息率的波動,都比年金改革、低薪更能被他接受,而且經過6年忐忑、憂慮的過程,他發現自己是「加操煩(白擔心)」。
許金濱解釋,匯率、淨值本來就會波動,對買進且長期持有的他而言,都是紙上富貴(損失),所以他從剛開始每天關心淨值、匯率,到現在一點都不關心,每月只在配息日這一天看資產現值表。能夠這麼安心,許金濱歸因於他的操作方式,能有效減輕波動帶來的壓力與不安全感,以下是他抗波動的2個方法。
方法1:分散投資 全球型債券比較穩
許金濱的分散投資包含3個層次,第1層是地域分散,許金濱表示,剛開始的基金組合中有1檔單一國家基金,雖然剛買時的配息不錯,但後來配息跌到原先的二分之一,他將該檔基金轉換為全球型債券基金,配息因此加倍。這個經驗讓他從此只買全球型、環球型的債券基金,避免單一國家型基金在短期間內的大起大落,「全球型比較穩定!」許金濱如此說道。
第2層是不重押單一基金,許金濱計算各檔債券基金的實際現值,將資金盡量平均分到8~9支債券基金,如此做的好處是,能避免因單一基金的匯率、淨值、配息等波動而承受大風險,甚至影響整體收益。
第3層是幣別分散,許金濱採美元、澳幣各占二分之一的作法,認為幣別之間漲跌間具蹺蹺板作用,可達到平衡匯率風險的效果,減輕匯率漲跌的影響。
方法2:分批買進 分攤匯率和淨值波動
許金濱分批買進的方式有2種,首先,定期定額投資,這讓許金濱一點都不擔心澳幣從5年前的1澳幣兌台幣32元,貶值到目前的23~24元,因為他唯一每月定期定額投資的基金,就是澳幣計價的全球債券基金,在澳幣貶值時透過持續的定期定額買進,就等於是逢低攤平,有分散匯率風險的效果。
況且好處不只是如此,許金濱表示,定期定額是長期儲蓄,隨著配息從零開始,一直往上增加至目前每月配息逾100澳幣,對他而言是無中生有,利滾利。因這檔定期定額基金,長期下來已有效地減輕整體投資組合面對的淨值與匯率波動、配息減少等壓力,挹注可能的減損,讓許金濱的心裡踏實不少。
其次,單筆逢低買進。只要符合「單位數×淨值×匯率」低於過去的經驗值,就是逢低單筆買進的時機,此時若許金濱手上有閒餘資金(會錢、人壽保單到期、基金配息等),他就會單筆資金再投入。

仔細計算與安排  善用套利賺穩定現金流 
許金濱的投資本金中,一半是自有資金,一半是來自房貸借款與保單質借。年近70卻敢借錢投資,不是莽勇,而是許金濱經過仔細安排與計算的結果。他詳列每月支出項目與預算,例如生活費、房貸借款支出、定期定額投資等,整個規畫好的支出約等於每月配息收入。
會不會擔心升息增加借款成本?「我一點都不擔心!」許金濱非常肯定地回應。因為目前房貸利率是指標利率加碼,不到1.3%,而保險公司的質借利率也僅3.58%,與基金年化配息率6%~8%相比,利差高達4%~7%。
「只要有2%或正套利空間,就能繼續借款投資。」許金濱如此表示,因為他預期升息速度並不快,有生之年看不到套利空間小於2%,而且他以資產總值評估,不看單一基金的盈虧。許金濱舉例解釋,多年來的經驗顯示,資產現值的波動率在千分之5~0.5,相當穩定。
從基金投資的菜鳥變老鳥,許金濱認為,成功關鍵在於善用低利環境優勢,敢於將全部資金投入年化配息率6%以上的全球型債券基金,再以單筆+定期定額操作讓錢賺錢,就能養活全家人,有尊嚴地扮演丈夫與父親的角色。

退休理財好觀念
財經作家怪老子蕭世斌 vs 投資素人許金濱
財經作家怪老子蕭世斌認為,許金濱的概念不錯,基本考量也正確。但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或建議,許金濱依據個人情況做出回應,他強調每個人情況不同,僅供參考。
配息再投資   可補足通貨膨脹損失
蕭世斌:通貨膨脹是長期投資、固定領息者一定要考慮的因素,許先生現在每月13.5萬元夠用,10年後可能因為通貨膨脹吃掉一些,當購買力變低且總資產沒有成長時,就可能不夠用。
我從許先生提供的相關資訊中了解,或許這部分的問題不大。因為一直以來,許先生都有把配息再投資,代表總資產可慢慢成長,希望這部分金額可以彌補通貨膨脹的侵蝕。
許金濱:我完全不擔心通貨膨脹問題,主要原因有2個。首先,我的房屋貸款本身就有對抗通貨膨脹的功能。目前我還銀行的借款裡,三分之一還利息,三分之二還本金,本金會越來越少,而且相對的,5年、10年後,雖然因為通貨膨脹會讓資產減損,但負債也會降低,等於房貸有抵銷部分通膨的效果。
其次,目前每月利息收入13.5萬元,並非全部花掉,而是把部分利息收入再投資,所以才能從之前每月領息9萬多元,變成13.5萬元。近6年時間裡,大約定期定額(再投資)200萬元,目前的資產現值相較6年前折損不到100萬元,但配息有700萬~800萬元。
而且我為了讓自己的配息不被匯率侵蝕,採取原幣配息,主動掌握換匯的有利時機。例如美元計價的基金配息,是以美元配息,而不是以台幣配息,這樣我就可以選擇比較有利的匯率價位,把美元換成台幣。
因為我中風沒法工作賺錢,都在吃老本,這樣算下來,6年來的生活費不到100萬元,因為有配息補貼,本金消耗比較慢,如果不去投資、不去配息,就是坐吃山空。

用投資等級債+股票組合   取代高收益債
蕭世斌:高收益債券的波動與報酬表現,常被視為股票的一種,因此高收益債券基金作為退休配置,對退休族而言,風險較大。許先生未經歷過金融海嘯的衝擊,若遇市場崩跌,本金虧損下若還繼續配息,本金將會消失得更快。
許先生可以考慮配置8成資金在較穩健的投資等級債券基金或ETF,以及2成的股票型基金或ETF,這樣的配置比單純是高收益債券基金較穩、較好,因為投資等級債券與股市的相關性較低,具風險平衡效果,也就是有機會以較低的波動度來追求相同的月配息收入。
這樣的組合,月配息收入來自投資等級債券的配息,以及賣出部分股票型基金獲利後的自創配息收入。此外,長期下來也能掌握股市資本成長機會。
許金濱:這個做法對我而言有困難,主要有3個原因:
①我本身中風,行動不方便,也不會操作電腦,太複雜的交易與相對頻繁的進出,對我而言不容易執行。現在我只在每個月配息日讓銀行理專提供一張資產現值報表給我,我只要看資產總淨值的變化,簡單又方便。
②投資本來就有風險,對於淨值下跌的威脅,我就是用每個月的定期定額來因應,例如配息8%,我就拿2%的配息來定期定額,分散風險。
③債券基金再怎麼垃圾,還是具備大數法則,例如債券基金裡面有100家公司,1~2家出問題,影響比單一股票小多了。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