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14-05-05
湯士享:中國近期金融改革發展
中國近期金融改革發展
 
        有中國內地的銀行家坦言“銀行利潤高得不好意思說”開始,銀行利潤問題備受輿論拷問。開始主要是中國民眾反映,接著是專業媒體,最後專業學者、專業官員參加論戰,直到中國前總理溫家寶先生說“銀行獲得利潤太容易了”,對打破壟斷,“中央已經統一了思想”。
 
為什麼2011年人們開始關注銀行利潤?
 
  經濟觀察報發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文章表示,在一個較大的市場經濟體內,比較行業的利潤高低,不是看資產收益率(ROA),也不是看利潤增長率,最科學的是比較當期淨資產收益率ROE),即資本利得。也就是說投資一元錢,各行業能純賺多少。借用中國銀行業協會楊再平副會長的數據,2004-2010年,中國銀行業ROE在15%-20%之間,遠高於老百姓一直詬病的石油、煙草等壟斷行業;2011年ROE超過20%,略低於煙草但高於石油。
 
  自2003年改革後銀行業ROE就比較高,一直是個大家嚮往的賺錢行業。但為什麼2011年人們才開始詬病其暴利呢?原因有二: (一)自2002年到2008年,中國宏觀經濟持續穩定較快發展;2009-2010雖受金融危機影響,但四萬億投資作用,中國實體經濟部門總體狀況不錯。你吃肉,我也能喝點湯,相安無事。(二)2011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實體經濟發展受到制約,企業虧損、倒閉增加;通貨膨脹加劇,負利率現象嚴重,居民購買力不斷下降。但銀行卻利用緊縮之機直接提高或變相提高貸款利率,收取各種費用,民間融資泛濫並出現風險,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受到質疑,同時銀行ROE仍保持高位並繼續提高銀行業與實體經濟反差巨大,呈冰火兩重天之勢,你繼續山珍海味,我卻餓肚子,爭議自然出現。
 
  用銀行業利潤增長的原因來替代解釋銀行業“暴利”即ROE高,是明確的偷換概念,如宏觀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改革開放等。在一個資本自由流動的經濟體內,行業利潤率最終會向社會平均利潤率收斂。

一個行業的ROE較長時間遠高於社會平均利潤率,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存在資本流動的障礙,或是技術壁壘,或是行政壁壘。技術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社會鼓勵技術進步,所以技術壁壘帶來的“暴利”很少有人指責。如人們對喬布斯、馬雲、姚明等只有羨慕,沒有嫉妒恨。但行政壁壘帶來的“暴利”則不同,它明顯不公,會導致尋租、腐敗、低效等一系列問題,阻礙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所以人們總在聲討。目前銀行業存在的較高行政壁壘,體現為管理層面的機構審批、准入門檻。 
(二)價格管制,且管制定價偏高。目前,中國國內利率沒有市場化,銀行還沒有獲得直接的定價權,但央行的管制利率已經為銀行保留了足夠的保護利差。據了解,亞洲金融危機後,央行利率改革時制定的利差水平考慮了讓銀行體系的休養生息,偏大一個百分點以上。目前,儘管銀行業機構數量不算很少,有一定的競爭,但這種競爭更多地體現在非價格方面,且一般的金融消費者受益很少。所以就體現了價格管制下整個行業的集體性“暴利”狂歡。應該說,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時機已基本成熟,但一些人又以保持銀行利潤穩定增長、維護銀行股價基本穩定、避免外資唱衰中國銀行業為由,博弈央行的利率市場化改革。
 
  銀行業利潤高,可以不要國家救助、可以給國家多交利潤、可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可以承擔社會責任等等。看到這些觀點,是不是感到很滑稽可笑?這些是任何一個市場經濟體的基本責任,而不能成為行業攫取高額利潤的理由。財,首先是取之有道,然後才是花之有理。

做好改革頂層設計,推進金融領域重點改革
 
(一)明確改革總體方向。本輪金融危機後,關於改革方向出現了很多討論。“摸著石頭”最終的目標是“過河”,不能在中間停滯,更不能“渾水摸魚”。前總理溫家寶先生的表態,或可使改革目標不再含糊。
 
(二)做好改革頂層設計。當前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涉及面廣,尤其是涉及部門職責和利益,難度極大。因此,改革不能由利益部門主導,否則極易“跑偏”。應借鑒國有銀行改革的經驗,成立多部門組成的國務院領導下的改革工作小組,設計改革總體方案,利益部門具體落實實施方案。
 
(三)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的基本制度建設。一是建立並不斷完善宏觀審慎管理制度。當前急需的是建立與宏觀經濟增長和信貸增長掛鈎的動態撥備制度,一方面控制信貸規模的過快增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建立“逆周期”的利潤調節機制。二是加快推出存款保險制度。一方面為中小銀行發展提供制度支持,控制過多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出現;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破除市場准入壁壘做好準備。三是建立消費者保護制度。消費者首先需要保護,其次才需要教育。應由相對獨立的第三方承擔該職能,不應監管部門負責,更不能由行業協會負責。中國的許多行業協會具有極大的寄生性,往往淪為行業利益的代言人。
 
(四)按照市場化原則推進相關重大改革。首先要完善審批等准入制度,堅決取消各種不必要的金融管制,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微觀金融活動的干預。放寬市場准入門檻,鼓勵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國家除控制幾家大型金融機構外,其他的中小金融機構的股權應逐步轉讓;同時放寬民間資本成立金融機構的種種限制。其次,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和作用,激發各類金融市場主體的活力,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第三,加快票據、債券等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讓資金供需雙方有更多的比較選擇。
 
(五)加強金融管理,服務實體經濟。進一步明確政府作用的領域和邊界,做到該放的堅決放開、該管的切實管好。一是加強消費者保護,清理規範各種收費行為。二是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管理部門要從多方面採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機構應牢固樹立服務實體經濟的思想,全面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共生共榮。三是加強金融監管,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能力建設,完善監管規則,更新監管理念、制度和方式,加強監管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監管有效性;同時,要不斷改進和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形成金融監管合力,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在中國銀行的改革過程當中,會影響經濟上的波動,波動有可能會發生在利率市場、匯率市場或者是股票市場,近期的人民幣波動亦可證明,投資人在投資中國市場時政策面的變動也是要注意其動向,注意其風險。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