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5-10-29
李全順 : 2025 - 10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期金回檔難撼長期魅力 央行增持助推金價攀升】
期金回檔難撼長期魅力  央行增持助推金價攀升

    2025年10月2日,COMEX 12月黃金期貨收盤小幅回落29.4美元,或0.8%,報每盎司3,868.1美元。這一波動,正值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Lorie Logan公開呼籲,在進一步降息議題上保持謹慎,她的表態無疑為市場注入一絲冷靜的理性。儘管如此,全球最大黃金ETF——道富財富黃金指數基金——的持有量卻逆勢上揚6.01公噸,達到1,018.89公噸,續創逾三年新高。這一對比,彷彿在告訴投資者:短期波動難擋黃金的長期魅力。

    高盛研究團隊,由莉娜·托馬斯領銜,近日發布報告,直指黃金價格將在明年年中衝上每盎司4,000美元大關。他們的樂觀根基在於「央行強勁的結構性需求」與聯準會寬鬆政策的雙重助力,這不僅刺激了黃金ETF的買盤熱潮,還為金價築起堅實的上升階梯。報告巧妙將黃金買家分為兩大陣營:一派是「堅定型」玩家,他們無論金價多高,都會鐵了心買入——央行、ETF基金和投機客就是典型,基於對經濟風暴的預判或純粹的風險對沖。歷史數據顯示,每100噸這類買家的淨流入,就能撐起金價上漲1.7%。另一派則是「機會型」獵手,只在價格「划算」時才出手,靈活卻不穩定。高盛強調,這種買盤結構,讓黃金在不確定時代如魚得水。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興市場央行的黃金熱潮。高盛指出,近三年這些央行的購買量已是以往的五倍,這絕非曇花一現,而是深刻的結構轉變。目前,許多新興國家的黃金儲備占比仍遠低於發達國家水準,因此未來三至五年,甚至更長,增持浪潮將如潮水般持續。這股「官方鐵粉」的買盤,為金價提供了長效支撐,讓市場在短期震盪中保有底氣。托馬斯在報告中進一步剖析,全球資源供應正日益集中,成為地緣政治的「新戰場」。回想2022年俄羅斯切斷天然氣供應時,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黃金作為避險之王,自然水漲船高。如今,中東緊張、美中角力,或原材料出口國的突發政策,都可能引發供應鏈地震,進一步點燃黃金的避險火苗。

    而亞洲巨頭印度的動態,正為這一預測增添活水。路透社援引貿易與政府消息人士透露,9月份印度黃金與白銀進口量幾乎是8月的兩倍,銀行與珠寶商像打了雞血般搶貨,只為在節慶前囤積庫存,並避開潛在的進口稅上漲。一位政府官員直言,9月海關清關量大幅跳升,尤其是月底最後一天的「衝刺」,全因趕在黃金與白銀基準進口價格調整前——印度政府每15天微調一次,用來計算稅率。阿姆拉帕利集團執行長齊拉格·塔卡爾分享,他的公司9月黃金與白銀採購量比上月翻了一倍多。「即使金價創下新高,買家依然蜂擁而至,投資熱情空前高漲。」

    這波進口狂潮,背後是季節與政策的雙重催化。9至10月,正是印度黃金旺季的開端:排燈節(Diwali)的燈火輝煌、婚禮季的喜慶熱鬧,讓黃金從財富象徵蛻變為宗教儀式不可或缺的「神器」。無論價格多離譜,這種文化剛需總是牢不可破。當銀行與珠寶商嗅到全球金價上揚、稅率基準即將調整的苗頭,他們自然選擇提前大舉囤貨,鎖定低成本並確保貨源無虞。這不僅緩解了供應壓力,還讓印度市場成為全球金價的「穩定器」。

    印度這邊熱火朝天,中國作為全球頭號黃金消費國卻顯得低調許多。近期國內需求疲軟,金價折價甚至擴大至每盎司71美元,顯示投資者對高位黃金興趣缺缺。但印度的逆勢操作,正好彌補了這一缺口,讓全球需求天平不至傾斜。從更深層看,這反映了印度社會對黃金的雙重依戀:一方面是文化層面的「永恆信仰」,從婚嫁到節慶無所不在;另一方面是金融避險的本能,在通膨陰影與盧比波動中,黃金是家庭與投資者的「定心丸」。這種心理與行為的交融,讓進口韌性超乎想像,也為金價筑起一道無形防線,短期內難以崩潰。

    總之,儘管黃金期貨小挫,但高盛的四千美元預言與印度進口熱潮,正如一劑強心針,注入市場信心。央行買盤、地緣風雲與文化需求交織,黃金的避險光環依舊閃耀。在這波全球不確定浪潮中,黃金或許仍是那盞不滅的明燈,引領投資者穿越風雨。

    美元走貶與川普持續加徵關稅的政策正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廣泛波動。這種政策環境不僅刺激了投資者對黃金等避險資產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全球貿易環境將進一步惡化。各國可能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使得國際貿易摩擦升級,而市場對美國貨幣政策的預期也隨之變得更加謹慎。面對這樣的局面,市場將密切關注即將公佈的就業和經濟數據,以期捕捉FED政策調整的最新信號。整個金融市場的走向,不僅與避險資產價格有著直接聯繫,也與全球經濟復甦的前景密切相關,這使得未來幾週的數據發布備受市場期待。

    儘管FED預計通膨將下行,但達到2%的目標仍不太實際,因此,黃金依然是一種具有吸引力的長期抗通膨工具。全球不斷增長的政府債務、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以及不斷變化的全球化趨勢,預計將支持長期通膨。美國不斷上升的聯邦債務依然是中長期通膨的風險,而全球經濟碎片化則可能削弱發達國家的供應鏈,使資源配置更加低效。此外,綠色能源轉型以及為實現長期目標而爭奪原材料的競賽,也將加劇全球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中東、東歐以及東海和南海的緊張局勢依然嚴峻,且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作為避險資產,黃金能幫助央行多元化資產,以對抗風險。在全球經濟不穩定或地緣政治緊張的情況下,黃金能減少央行資產組合中的波動性,並對沖通膨風險。當通膨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黃金價格通常會上漲,持有黃金能幫助央行對沖通膨風險。此外,央行增加黃金儲備還能向市場傳遞信心和穩定的信號,因為黃金的價值在全球範圍內廣受認可。

    進入2025年第四季度,全球仍然處於俄烏軍事衝突的持續狀態,美中經貿摩擦依然嚴重,全球通膨壓力與主要經濟體的經濟下行壓力並存,再加上川普單邊保守主義抬頭等多重因素,使得黃金的長期避險功能更加凸顯。美國政府未來的宏觀貨幣政策是否轉向寬鬆、美中貿易摩擦是否持續、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等利空因素,將促使黃金避險買盤增加。黃金ETF投資者更傾向於持有黃金而非獲利了結,金市的避險情緒保持謹慎而樂觀。

    黃金價格的未來走向將取決於美元的強弱、全球貨幣政策的寬鬆程度以及中長期利率的變化。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黃金將繼續作為重要的避險資產,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和央行的需求,從而支撐其價格走高。2025年第三季度,黃金市場將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央行需求、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以及通膨風險等,這些因素將共同推動黃金價格的上漲。

    2025年第四季度,黃金市場將在多重利空因素的推動下,展現出強勁的避險需求和價格上漲的潛力。隨著地緣政治風險的持續升溫、美中關稅戰的加劇以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地位將更加穩固。投資者和央行應持續關注這些關鍵因素,靈活調整投資組合,以充分發揮黃金在資產配置中的避險作用,從而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中實現穩健的投資回報。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