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5-07-07
李全順 : 2025 - 7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減稅擴債振經濟短期繁榮藏隱憂 財政赤字壓美元長期挑戰待權衡】
美元疲弱地緣風險推高金價 貿易不穩央行購金支撐市場
近期,美國宏觀經濟形勢因多重政策動向而備受矚目,特別是美國眾議院於2025年7月3日以218比214的微弱優勢通過了“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並提交給川普簽署。這項法案在美國獨立日(7月4日)前夕達成通過的目標,成為共和黨人的一項重要政治勝利。然而,該法案自推出以來便爭議不斷,其涉及的減稅政策、債務上限調整以及醫療補助和新能源補貼的削減,引發了市場和學界的廣泛討論。以下將結合媒體報導,對法案的內容、其對美國財政前景的影響以及對市場的潛在衝擊進行深入評析,並對未來經濟走勢進行預測。
“大而美法案”的核心內容圍繞減稅、債務上限調整以及政府開支削減展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17年減稅法案的部分永久化和延期。川普在其第一任期內推出的這一減稅法案原本將於2025年到期,但新法案將其中部分條款永久化,同時提高了稅收減免上限。這一舉措旨在延續減稅對企業和個人的刺激作用,特別是對外部收入和自由職業者的最高23%減稅優惠,進一步鼓勵創業和靈活就業。然而,減稅政策的永久化也帶來了顯著的財政壓力。根據Tax Foundation的測算,減稅永久化將導致未來十年美國政府稅收收入大幅下降,預計財政赤字將增加4.6至5.4兆美元,遠超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在不延期情景下的預測(5%至6%的財政赤字率)。CBO於2025年6月4日發表的最新分析進一步顯示,減稅法案永久化將使未來十年財政赤字增加2.4兆美元,2026財年(自2025年10月起)的財政赤字率將攀升至7%以上,政府杠杆率也將從不延期情景下的117%上升至129%,若債務付息成本維持在4.5%的高位,杠杆率甚至可能達到133%。這一數據表明,減稅政策的長期化將顯著惡化美國的財政狀況,為未來的經濟穩定埋下隱患。
除了減稅政策,法案還大幅削減了醫療補助(Medicaid)支出,這一舉措同樣引發了激烈爭議。美國醫療補助計劃目前覆蓋約7100萬人,針對低收入群體提供醫療保障。新法案對醫療補助的適用標準進行了嚴格限制,要求19至64歲的申請者每月至少工作80小時,否則將失去補助資格,僅對有撫養子女或特殊醫療需求的申請者提供豁免。根據CBO的估算,這一政策將在未來十年削減1兆美元的醫療補助開支。這一削減可能對低收入群體的醫療保障產生深遠影響,進一步加劇美國社會的不平等問題。同時,法案取消了對新能源汽車的稅收減免,這被視為對清潔能源產業的重大打擊,可能減緩美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和發展速度。此外,降低聯邦學生貸款申請上限也可能限制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對長期人力資本積累構成挑戰。值得注意的是,法案還刪除了“第899條款”,該條款原本針對實施“歧視性稅收政策”的國家和實體徵收懲罰性稅收,此舉可能為美國與部分貿易夥伴的談判提供更多靈活性,但也可能削弱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談判籌碼。
法案中最具爭議的內容之一是一次性提高債務上限5兆美元。這一決定旨在避免美國政府因債務違約而引發的金融危機,但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美國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歷史數據顯示,當債務上限單次提高超過1兆美元時,未來六個月美債收益率往往呈現上行趨勢。此次5兆美元的債務上限調整規模空前,可能對美債市場產生顯著推升作用。預計2025年第三季度,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有可能再度衝擊5%,這將對債券市場投資者構成挑戰。同時,高企的債務水準和持續擴大的財政赤字可能侵蝕美元的信用基礎,進一步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去美元化”進程。雖然短期內美國經濟的軟著陸概率因財政擴張而有所提升,但中長期來看,財政赤字的惡化將對美元指數構成利空影響,預計美元指數的長期中樞水準將下移。
從市場影響的角度來看,“大而美法案”的通過在短期內為美國經濟提供了托底效應。財政赤字的擴張刺激了總需求,有助於緩解近期庫存週期需求指標的快速走弱趨勢。根據高頻數據,美國經濟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甚至可能出現小幅反彈。然而,這種短期的經濟提振是以犧牲長期財政健康為代價的。美債收益率的上行風險因債務上限的大幅提高而加劇,特別是在關稅威脅重新抬頭的背景下,市場對通膨預期的上升進一步推高了收益率曲線。對於黃金市場而言,美國財政前景的惡化和美元信用的侵蝕為金價提供了長期支撐。歷史數據顯示,在財政赤字顯著惡化的年份,金價通常錄得上漲。此次法案的通過鞏固了黃金牛市的基本盤,預計金價在短期內的回調空間有限,中長期仍將保持上行趨勢。
對於美元指數的走勢,短期內的經濟數據改善和降息預期的收斂可能減緩美元的跌勢。然而,海外投資者對美國債務可持續性的質疑將繼續損害美元信用,推動“去美元化”進程的深化。從全球視角來看,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可能加速探索替代美元的貿易結算方式,這將進一步削弱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同時,法案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取消可能對相關產業鏈造成衝擊,特別是對特斯拉等依賴稅收優惠的企業而言,短期內可能面臨股價波動的風險。然而,減稅政策的延續和對自由職業者的稅收優惠可能刺激中小企業的發展,為就業市場提供一定支撐。
“大而美法案”的實施將在多個層面重塑美國經濟格局。短期內,財政擴張和減稅政策可能推動經濟增長,特別是在消費和投資領域。然而,這種增長的代價是財政赤字的急劇擴大和債務水準的快速上升。中長期來看,美國經濟可能面臨更高的通膨壓力、美債收益率的上行以及美元信用的進一步侵蝕。對於全球經濟而言,美國財政政策的溢出效應不容忽視。美債收益率的上升可能導致全球資本流動的重新配置,新興市場國家可能面臨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的壓力。此外,法案對醫療補助和新能源補貼的削減可能引發國內社會和政治矛盾的加劇,進一步影響美國的政策穩定性。
綜合以上分析,“大而美法案”的通過標誌著美國在財政擴張和減稅政策上的進一步深化,但其代價是財政前景的顯著惡化和市場風險的上升。對於投資者而言,需密切關注美債收益率和金價的走勢,同時警惕美元指數在中長期內的下行風險。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如何在刺激經濟增長和維護財政可持續性之間尋求平衡,將是未來數年的核心挑戰。
.jpg)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