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5-05-19
李全順 : 2025 - 5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宏觀政策穩增長開新局 內外兼修促復甦譜華章】
宏觀政策穩增長開新局 內外兼修促復甦譜華章
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在各項宏觀政策的持續發力下開局良好,展現出穩中向好的態勢。根據近期媒體報導,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4%,為實現全年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消費市場顯著回暖,製造業投資保持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投資平穩推進,出口表現穩健,這些都得益於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然而,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風險對中國經濟構成挑戰,內需復甦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因此,強化政策儲備,優化房地產政策,發展資本市場,穩定外貿增長,將是推動全年經濟平穩向好的關鍵。
從總量上看,第一季度5.4%的GDP增長率顯示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分產業結構來看,第一產業增長3.5%,第二產業增長5.9%,第三產業增長5.3%,其中工業尤其是製造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尤為突出,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貢獻率達36.3%。這反映了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大國的強大基礎,以及近年來在高端製造和新興產業領域的持續發力。從需求端看,消費和出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兩大主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創同期歷史新高,出口規模突破6兆元,同比增長6.9%。製造業投資增長9.1%,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高景氣度,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8%,這些數據表明宏觀政策在穩定經濟基本盤的同時,正在積極推動結構轉型。然而,房地產投資雖有邊際改善,但整體仍處於下行通道,居民部門融資和企業中長期貸款偏弱,顯示內需復甦仍需更多政策支持。
消費市場的回暖是一季度經濟表現的亮點之一。政策層面通過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較快增長,增速較2024年全年提升1.1個百分點。從高頻數據看,居民消費意願有所增強,特別是在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領域,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的實施效果顯著。然而,消費復甦的基礎仍不夠穩固,居民收入預期和就業形勢的改善速度尚未完全跟上消費需求的增長。同時,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出口型消費品的外部需求構成一定壓力。因此,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大消費補貼力度,優化消費環境,通過提高工資水平、發放消費券等方式直接刺激居民消費傾向,以充分釋放消費潛力。
製造業投資的強勁表現為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支撐。一季度製造業投資增長9.1%,高技術產業如鐵路、船舶、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投資增速尤為突出。3月製造業PMI達到50.5%,連續三個月上升,顯示出製造業景氣度的持續改善。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提升了中國製造的全球競爭力,也推動了產業結構向高端化、綠色化轉型。然而,製造業投資的結構性分化值得關注,傳統製造業的投資增速相對較慢,部分中小企業仍面臨融資難題。為進一步鞏固製造業投資的積極態勢,政策應繼續聚焦科技創新,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同時加大對新興產業的研發支持力度。
基礎設施投資在第一季度保持平穩增長,同比增速為5.8%,其中電力、燃氣及水生產供應業投資增速高達26.0%。這得益於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加速發行和財政支出的加力提效。一季度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超2.8兆元,專項債券占比約2.4兆元,為基建項目提供了充足資金支持。從高頻數據看,挖掘機銷量同比增速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逐月回升,顯示基建活動的穩定推進。然而,隨著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的持續存在,基建投資的資金來源和項目效率需要進一步優化。未來,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將為政府性基金支出提供更大空間,預計第二季度基建投資將保持較強力度,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
房地產市場的邊際改善是一季度經濟的另一重要特徵。商品房銷售面積逐步企穩,70個大中城市住宅價格跌幅連續6個月收窄,土地成交溢價率回升,顯示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增長趨於穩定,房租收益率的回升也縮小了房價下行空間。然而,房地產投資仍處於下行通道,開發商資金鏈緊張和居民購房預期偏弱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政策層面已通過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擴大公積金貸款支持等措施穩定市場,但效果仍需時間顯現。未來,房地產政策的優化應以穩房價為核心,通過收儲存量商品房、發放住房補貼等方式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同時,成立政策性住宅機構承擔存量房收購責任,或可有效緩解房企流動性壓力,促進房地產市場的長期穩定。
進出口貿易的韌性為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增添了亮色。出口規模突破6萬億元,同比增長6.9%,進出口總額達10.3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對東盟、美國、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的出口均實現增長,其中東盟作為第一大出口區域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新能源產品、船舶製造、工業機器人等高端製造領域的出口表現尤為突出,顯示中國產業鏈的完整性和競爭力持續提升。然而,全球製造業PMI仍處於49.9%的收縮區間,外部需求的不確定性對出口增長構成潛在風險。為應對外部挑戰,未來外貿政策應進一步聚焦市場多元化,深化“一帶一路”合作和RCEP規則應用,同時通過設立外貿周轉基金、推動出口轉內銷等措施支持出口企業渡過難關。
財政政策的積極發力為第一季度經濟復甦提供了強大支撐。第一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1%,但3月當月實現正增長,顯示收入增速邊際回升。財政支出同比增長4.2%,高於收入增速,民生領域支出如社會保障、教育、節能環保等保持較高增速,基建相關支出也呈現邊際回升。國債和地方政府債發行量顯著增加,為積極財政政策的落地提供了充足資金保障。展望未來,財政政策應繼續保持積極基調,充分利用赤字率空間和特別國債安排,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對民生和消費的支持力度。同時,通過專項債支持存量房收儲和民營企業債務清欠,提升政策效能,為經濟結構轉型提供長期動力。
貨幣政策在第一季度保持了適度寬鬆的取向,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15.18兆元,同比增長2.37萬億元。政府債券和人民幣貸款是主要貢獻來源,3月M1同比增速創近一年新高,顯示資金活化程度有所提升。然而,居民部門融資和企業中長期貸款仍顯疲弱,資金空轉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未來,貨幣政策應抓住時機實施降准降息,降低實際利率,特別是存量房貸利率,以減輕居民還款壓力,刺激消費和投資需求。同時,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再貸款等方式引導資金流向科技創新、消費擴張和外貿穩定領域,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
資本市場的發展對提振內需和消費信心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季度,資本市場在政策支持下保持相對穩定,但市場波動和投資者信心仍需進一步鞏固。未來,應通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加強信息披露、鼓勵分紅等措施增強市場吸引力,發揮財富效應,提振居民消費傾向。同時,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的資本支持,促進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為經濟結構轉型注入新動能。
展望2025年全年,中國經濟有望在政策持續發力的支持下保持平穩向好態勢。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繼續發揮穩增長的關鍵作用,消費、投資和出口的協同發力將進一步鞏固經濟復甦基礎。然而,外部環境的複雜性要求政策保持靈活性,特別是在應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風險方面,市場多元化戰略和外貿企業紓困措施尤為重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和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將成為內需復甦的關鍵,通過穩房價、促消費、強投資的綜合施策,中國經濟有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