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5-05-14
李全順 : 2025 - 5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美英貿易破冰啟新篇 全球經濟博弈待續航】
美英貿易破冰啟新篇 全球經濟博弈待續航                                                                                                

    2025年5月8日,美國與英國宣布達成一項貿易協議,這是美國總統川普自推行全球對等關稅政策以來首次達成的貿易協議,對英國宏觀經濟環境產生了深遠影響。該協議不僅標誌著英美貿易關係的某種突破,也在全球貿易動盪的背景下為英國經濟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為了全面評析這項協議對英國宏觀經濟的影響並預測其未來走勢,本文將從協議的具體內容、對關鍵產業的直接影響、協議的局限性、英國與歐盟的貿易關係、全球經濟環境以及地緣政治因素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探討。以下分析將結合提供的媒體報導,並以經濟理論和當前趨勢為基礎,對英國經濟的短期和長期前景進行評估。

這項貿易協議的核心內容集中在特定商品的關稅減免和市場准入的擴大。根據協議,美國將英國製造的汽車的關稅從25%降至10%,並取消對英國出口鋼鋁產品的關稅。作為回報,英國同意降低美國牛肉、乙醇及其他農產品的進口關稅,接近於零,並減少非關稅壁壘以加速美國貨物通關。這些措施直接惠及英國的汽車和鋼鐵行業,尤其是捷豹路虎等車企,該企業因高關稅已暫停對美出口。關稅的降低有望恢復這些企業的出口競爭力,穩定就業並提振相關供應鏈的經濟活動。對美國而言,協議為其農產品出口開闢了更大市場,特別是不含激素的牛肉,預計將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益。從宏觀經濟角度看,這種雙向的市場開放有助於增加英國的出口收入,改善貿易平衡,同時降低進口成本,對控制通膨壓力具有一定積極作用。然而,協議的範圍有限,未能涵蓋服務業等英國對美出口的優勢領域,且大多數商品仍需繳納10%的基本關稅,這限制了其對整體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

    英國經濟作為高度發達的社會市場經濟,長期以來以服務業為主導,汽車、航空航天和電子等高端製造業也具有全球競爭力。然而,自脫歐以來,英國經濟增長乏力,2022年其名義GDP位列全球第六,但經濟增速明顯低於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脫歐導致英國與歐盟的貿易壁壘上升,供應鏈中斷和勞動力短缺進一步加劇了經濟挑戰。川普的全球關稅政策加劇了這種壓力,特別是對英國汽車和鋼鋁產品的25%關稅,對出口導向型產業造成顯著衝擊。在此背景下,英美貿易協議的達成無疑為英國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汽車關稅的降低和鋼鋁關稅的取消直接緩解了相關行業的壓力,預計將帶動出口增長,穩定製造業就業,並對GDP增長產生正向貢獻。根據經濟學中的貿易乘數效應,出口增加將通過收入和就業的擴張進一步刺激國內需求,特別是在汽車和鋼鐵相關的地區。然而,英國媒體分析指出,該協議對經濟增長的整體提振可能有限,因為其範圍僅限於部分商品,且未解決英國經濟結構性問題,如勞動力市場緊張和投資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該協議並非全面自由貿易協定(FTA),其局限性在多個方面顯現。協議未大幅降低各類商品的關稅,也未擴大服務業的市場准入。英國對美出口中,服務業佔據主導地位,但該協議未涉及金融、法律或數字服務等關鍵領域,這意味著英國的核心競爭優勢未能充分發揮。英國政府仍在就其他商品的10%關稅進行談判,表明協議僅為初步框架,未來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此外,協議未要求英國降低汽車或食品安全標準,這避免了與歐盟貿易談判的潛在衝突,但也限制了英國在美市場的進一步讓步空間。從宏觀經濟角度看,這些局限性使得協議對英國總需求的刺激作用較為溫和,難以顯著改變當前的低增長軌跡。根據凱恩斯經濟學的總需求模型,貿易協議的經濟效應取決於其對淨出口的貢獻,而當前協議的規模和範圍不足以大幅提升淨出口對GDP的拉動。

    英國與歐盟的貿易關係是評估該協議影響的另一關鍵因素。作為英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市場約佔英國貿易總量的一半,遠超美國的重要性。脫歐後,英歐貿易協定(TCA)雖然避免了全面關稅壁壘,但非關稅壁壘顯著增加了交易成本。英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與歐盟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將比英美協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更大。2025年5月,英國將舉辦英歐峰會,預計在簡化貿易程序和減少非關稅壁壘方面取得進展。若英歐關係進一步改善,英國出口商可能受益於更大的市場准入和更低的交易成本,這將對製造業、農業和服務業產生廣泛的正向影響。相比之下,英美協議的規模較小,且其對汽車和鋼鐵行業的直接受益可能被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所抵消,例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或全球供應鏈瓶頸。因此,從長期看,英國經濟的復甦更多依賴於與歐盟的合作,而英美協議僅為輔助性支撐。

    全球經濟環境的動盪進一步為英國經濟的預測增添了不確定性。2025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包括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中國經濟放緩、能源價格波動以及地緣政治衝突。川普的關稅戰對全球貿易造成了顯著衝擊,英國作為開放型經濟體,難以完全免疫這些外部壓力。儘管英國在川普的關稅戰中受影響相對較輕,但全球貿易量的萎縮可能間接影響英國的出口需求。此外,英國的數字服務稅(DST)問題尚未解決。該稅種對美國科技巨頭徵收2%的收入稅,引發了川普政府的強烈反對。英美協議未涉及DST的調整,意味著未來雙方可能因稅收問題產生新的摩擦,這可能抵消部分貿易收益。從貨幣政策角度看,英國央行的加息週期可能進一步抑制國內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構成壓力。因此,英美協議的積極效應可能在短期內被這些宏觀不利因素部分抵消。

    從產業層面看,英美協議對英國汽車和鋼鐵行業的影響最為顯著。汽車行業作為英國製造業的支柱之一,近年來因脫歐和全球關稅壁壘而承壓。捷豹路虎等企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25%的汽車關稅導致其競爭力下降,2024年已暫停對美出口。協議將汽車關稅降至10%,有望恢復部分出口訂單,穩定企業財務狀況並保護就業。然而,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的批評揭示了協議的潛在風險:英國汽車可能因關稅優勢而對美國本土製造商構成競爭壓力,這可能促使美國在未來談判中要求更嚴苛的條件。此外,鋼鐵行業的關稅取消將緩解英國鋼企的成本壓力,但全球鋼鐵市場的供過於求和價格波動可能限制其長期收益。相比之下,英國農業部門因美國牛肉進口關稅的降低而面臨競爭壓力,特別是中小型農戶可能因價格劣勢而受損。這些產業層面的影響將通過供應鏈和就業傳導至宏觀經濟,短期內對GDP和就業的貢獻積極,但長期效應取決於全球市場的穩定性和後續談判的進展。

    地緣政治層面的考量同樣重要。英美協議被視為川普政府“逐個行業談判”策略的一部分,旨在通過分而治之的方式迫使貿易夥伴讓步。英國作為美國的第11大商品貿易夥伴,但美國是英國最大的單一貿易夥伴,這使得協議對英國的戰略意義大於美國。英國通過該協議鞏固了與美國的特殊關係,特別是在經濟安全和飛機製造等領域的合作。然而,協議的初步性質及其對其他國家的示範效應可能引發更廣泛的貿易談判壓力。例如,《經濟學人》指出,其他面臨高關稅的國家可能效仿英國,尋求通過談判降低關稅,但成功與否取決於其與美國的貿易平衡和談判籌碼。對於英國而言,維持與美國的友好關係有助於在全球貿易戰中獲得一定的緩衝,但其核心利益仍與歐盟更為緊密。未來,英國需要在美歐之間保持平衡,避免因過分依賴美國而損害與歐盟的談判進程。

    從長期預測看,英美貿易協議對英國經濟的影響將呈現兩階段特徵。短期內(2025-2026年),協議將通過汽車和鋼鐵行業的出口增長對GDP產生溫和的正向貢獻,預計年化增長率可提升0.2-0.3個百分點。同時,美國農產品進口的增加可能穩定食品價格,有助於緩解通膨壓力。然而,協議的有限範圍和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限制了其對總需求的整體刺激作用。中長期(2027年及以後),英國經濟的復甦更多取決於內部結構性改革以及與歐盟的貿易關係進展。若英歐峰會能達成更低的貿易壁壘,英國的出口潛力將顯著釋放,推動經濟進入更穩健的增長軌道。相反,若全球保護主義持續升溫,英國作為小型開放經濟體將面臨更大的外部風險,英美協議的邊際效益可能進一步弱化。

    英美貿易協議是英國在脫歐後和全球貿易戰背景下的一次重要外交和經濟突破,對汽車和鋼鐵行業的直接支持有助於穩定相關就業和出口。然而,其作為初步框架的性質、有限的商品覆蓋範圍以及未涉及服務業的缺陷,限制了其對宏觀經濟的全面提振。英國經濟的長期復甦仍需依賴與歐盟的更緊密合作、國內結構性改革以及全球經濟環境的穩定。未來,英國需要在美歐之間靈活應對,最大化貿易協定的經濟效益,同時防範地緣政治和保護主義帶來的風險。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