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5-05-05
李全順 : 2025 - 5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保護主義推高通膨供應鏈斷裂經濟停滯 聯儲獨立性承壓衰退風險全球貿易殞】
保護主義推高通膨供應鏈斷裂經濟停滯 聯儲獨立性承壓衰退風險全球貿易殞
2025年的美國經濟正處於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受到國內政策轉變、全球貿易動態以及貨幣政策挑戰的多重影響。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於5月7日以12-0的投票結果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4.25%-4.5%不變,這一決定與市場預期一致,但反映出FED在通膨和失業風險雙雙上升的背景下採取了謹慎態度。FOMC聲明指出,勞動力市場依然“穩固”,但通膨仍然“偏高”,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這一立場,結合川普總統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及其對FED獨立性的政治壓力,為美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長期停滯膨脹的風險正在顯現,這種經濟現象的特徵是持續的高通膨與經濟停滯並存,主要由供應鏈斷裂、保護主義措施以及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推動。
~FED最新的聲明揭示了一個既有韌性又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勞動力市場在近幾個月保持穩健,就業增長數據顯示企業尚未大規模裁員,失業率也未顯著上升。然而,通膨壓力依然存在,FOMC描述其為“有些偏高”,這表明儘管疫情期間的供應鏈中斷已有所緩解,但新的通膨驅動因素正在形成。FED首次明確提到高通膨與高失業率的“雙向風險”同步上升,這與此前對實現“軟著陸”的樂觀預期形成鮮明對比。這種立場轉變得到《華爾街日報》記者Nick Timiraos的評論支持,他指出FED官員正面臨兩難抉擇:是將政策重點放在遏制物價上漲,還是優先應對就業市場的潛在疲軟。FED選擇維持利率不變,反映出其希望在川普關稅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明朗化之前採取觀望態度。市場交易員和分析師預計FED可能在7月前降息,全年或有三次降息,但貨幣政策路徑的不確定性依然很高,這與經濟數據、政策動向及地緣政治的快速演變密切相關。
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是當前美國經濟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之一。耶魯大學教授史蒂芬·羅奇在《報業辛迪加》的文章中警告,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正在引發全球供應鏈的根本性重組,這種重組的影響遠超疫情期間的暫時性中斷。美國正在逐步脫離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供應鏈,甚至可能退出《美墨加協定》(USMCA)框架下的北美貿易網絡。這種脫鉤不僅降低了供應鏈效率,還推高了全球成本價格。學術研究顯示,過去十年,供應鏈效率每年至少降低美國通膨率0.5個百分點,而當前的保護主義措施正在逆轉這一趨勢。川普政府對主要貿易夥伴徵收高額關稅,例如,所謂的“對等”關稅,將進一步加劇通膨壓力。這些關稅不僅影響進口商品價格,還通過提高企業成本間接推高國內物價。摩根大通策略師警告,若關稅政策不及时逆轉,其經濟衝擊可能將美國推入衰退深淵,這一觀點與羅奇的長期停滯膨脹預測相呼應。
供應鏈重組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疫情期間,供應鏈中斷主要由需求模式的急劇變化驅動,例如,封鎖期間商品消費激增而服務消費下降,隨後經濟重啟後需求結構逆轉。這導致2021-2022年間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半導體短缺及全球航運瓶頸,推高美國通膨約60%。這些問題在兩年內逐步緩解,通膨壓力隨之減弱。然而,川普的保護主義政策引發的供應鏈斷裂更為結構性和持久。美國對中國等國的貿易限制導致企業重新配置生產和分銷網絡,這一過程不僅耗時,還因缺乏比較優勢而降低效率。羅奇指出,美國試圖將生產回流本土的努力並非一帆風順。儘管川普宣稱國內外企業的巨額投資是製造業復興的象徵,但新工廠的建設和運營需要數年時間,且在當前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環境下,投資計劃可能被推遲甚至取消。此外,美國退出全球化貿易網絡後,其他國家重建供應鏈同樣面臨挑戰,全球價值鏈的重新配置將進一步推高成本,鞏固通膨壓力。
川普對FED的政治壓力進一步加劇了停滯膨脹風險。FED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在回應川普要求降息的言論時強調,FED的決策基於經濟數據和雙重使命,不會受政治干預影響。然而,川普公開批評FED政策,甚至威脅迫使鮑威爾下台,顯示出對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持續攻擊。這種行為與其更廣泛的行政權力擴張議程一致,例如,試圖干預其他獨立機構的領導層任命。FED獨立性的削弱可能導致貨幣政策過於寬鬆,尤其是在川普偏好弱勢美元的情況下,這與20世紀70年代末的停滯膨脹時期有驚人相似之處。當時,美元疲軟和FED的政策失誤加劇了通膨惡化,最終引發嚴重經濟危機。當前,若FED迫於壓力提前降息,可能進一步刺激通膨,而供應鏈中斷和高關稅已為通膨提供了結構性基礎。
停滯膨脹的另一面是經濟衰退風險的上升。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推高物價,還可能通過削弱企業信心和消費者支出引發需求萎縮。羅奇將川普的關稅措施比作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該法案引發全球貿易戰,導致1929-1934年間全球貿易萎縮65%。當前美國的關稅水平已超過1909年以來的任何時期,報復性關稅和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導致全球貿易週期下滑。若主要貿易夥伴採取對等報復措施,全球需求將進一步受抑,美國經濟可能難以避免衰退。此外,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投資決策的抑制作用不容忽視。在關稅威脅和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企業可能推遲擴張計劃,消費者信心也可能因物價上漲和就業前景惡化而下降,這將進一步削弱經濟增長動能。
從國際視角看,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格局。中國、歐盟及其他主要經濟體已開始探索替代貿易安排,例如加強區域貿易協定或加速去美元化進程。然而,這些調整需要時間,且短期內難以彌補美國退出全球化網絡的影響。全球供應鏈效率的下降將推高生產成本,這不僅影響美國國內通膨,還將對依賴進口的發展中國家造成更大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其他機構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可能因貿易碎片化而放緩,2025年的全球GDP增長率可能低於長期平均水平。對美國而言,出口市場的萎縮將進一步削弱其經濟表現,尤其是在製造業和農業等依賴國際市場的行業。
美國國內的財政狀況也為經濟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川普政府的大規模減稅和基礎設施支出計劃可能進一步推高聯邦赤字,而高利率環境已增加政府債務的融資成本。2024年底,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超過35萬億美元,債務/GDP比率接近130%。若關稅收入無法抵消財政擴張的影響,FED可能面臨更大的壓力,既要控制通膨,又要應對潛在的債務危機。此外,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可能因貿易戰和地緣政治緊張而受到挑戰,這將進一步限制美國的貨幣政策空間。
儘管存在諸多風險,美國經濟仍具備一定的韌性。技術創新、能源獨立以及相對穩定的國內消費市場為經濟提供了支撐。人工智能、綠色能源和生物技術等領域的投資可能在中期內推動生產率增長,緩解部分通膨壓力。此外,勞動力市場的穩健表現為消費者支出提供了基礎,短期內可避免經濟陷入嚴重衰退。然而,這些積極因素難以抵消保護主義和政策不確定性帶來的結構性挑戰。若川普政府繼續推進高關稅和脫鉤政策,美國經濟可能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進入停滯膨脹,甚至衰退。
總體而言,2025年的美國經濟將面臨高通膨、增長放緩和政策不確定性三重挑戰。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對FED的壓力正在重塑經濟環境,推高停滯膨脹風險。FED的貨幣政策選擇將至關重要:維持高利率可能抑制需求並引發衰退,而過早降息則可能加劇通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和供應鏈重組的長期影響將進一步複雜化局面。與20世紀70年代的停滯膨脹危機相比,當前的挑戰更具全球性和結構性,解決方案也更難尋求。美國經濟能否避免長期停滯膨脹或衰退,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策制定者是否能夠平衡短期穩定與長期改革的需要,以及全球經濟是否能夠適應新的貿易格局。在這一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謹慎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與主要貿易夥伴的合作,將是避免最壞情景的關鍵。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