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3-11-20
李全順 : 2023-11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市場預期穩定向好 經濟前景樂觀可期】
市場預期穩定向好 經濟前景樂觀可期
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製造業PMI採購經理指數為49.5,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製造業景氣水準有所回落。其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6,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位於較高景氣區間,反映了市場預期穩定向好,製造業企業對市場發展信心穩定。
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為50.9,儘管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但仍在臨界點之上;新訂單指數為49.5,比上月下降1.0個百分點;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2,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從業人員指數為48.0,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2,比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仍高於50臨界點。
受國慶假期和節前部分需求提前釋放等因素影響,10月份,中國製造業PMI降至收縮區間,製造業景氣水準有所回落,但生產指數仍位於榮枯線之上,繼續呈現擴張態勢。從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太設備等行業生產指數均高於55.0,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10月份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5.6,比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自7月份以來連續4個月位於較高景氣區間。具體到行業而言,農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及傢俱、造紙印刷及文教體美娛用品、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太設備等行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均位於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這說明,製造業企業對市場發展信心穩定,對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前景保持樂觀預期。
市場預期穩定向好,源自近段時間以來中央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推出了一批務實管用的新政策新舉措,並積極謀劃推出一批儲備政策,經濟運行呈現持續恢復態勢,有效推動了市場預期穩定向好。
截至8月底,中央預算內投資基本下達完畢,新增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占全年額度的80%左右,基礎貨幣投放增加、信貸總量繼續擴大、存貸款市場利率降低,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宏觀政策落實力度。同時,陸續出台有針對性的新政策新舉措,例如: 實施先進製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上調部分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支援科技型企業融資等政策,加快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31條政策以及近期的28條舉措,推動『認房不認貸』、調整優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等落地。在穩增長系列政策措施協同發力顯效的推動下,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2%,為穩定市場預期提供有力支撐。
儘管有季節性因素,但綜合10月份中國製造業PMI整體及分類指數看,國內需求不足仍是突出問題,經濟回升向好基礎有待進一步穩固。新訂單指數回落至臨界點以下,紡織、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高耗能行業中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占比均超過六成;價格指數下降,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52.6 和47.7 ,比上月下降6.8個百分點和5.8個百分點。上述資料表明,在推動國民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過程中,切實有效改善市場需求,是下階段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的重要著力點。
中國圍繞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打好全年經濟收官戰,並為明年經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已經密集出台多項重要政策。中國中央財政在今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兆元,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謀篇佈局。中國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銀行下調存量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水準,延續、優化、完善並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釋放旅遊消費潛力和支持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等,著力擴大國內有效需求,著力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將為經濟持續恢復向好注入更多更強驅動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三季度中國經濟呈現恢復向好總體回升的態勢,經營主體逐漸走出預期低谷,消費者消費信心和企業家投資信心逐漸恢復。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發達經濟體通膨嚴重,內部需求不足的矛盾還沒有根本緩解,亟須優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和競爭政策等宏觀政策體系,鞏固經濟向好基礎。
當前中國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復甦過程較為艱難,可能會影響企業和個人的長期信心。因此,亟須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築牢潛在增長率。
政府的主要職責是解決發展中的基礎問題,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傾聽市場訴求,找出企業最關心的基礎科學和技術,進而組織專案進行攻關。營造良好的長期投資環境,支援企業進行耐心資本長期投資。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限制,切實降低市場准入門檻,使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可以自由進入和退出這些領域。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援力度,鼓勵企業進行長期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投資。建立長期投資平臺,吸引國內外長期資本參與,為企業提供長期投資合作機會。對企業進行耐心資本長期投資給予稅收優惠,降低企業的投資成本,激勵長期投資行為。加快數位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面向農村地區的數位鄉村建設。
中國貨幣政策應從總量上穩定貨幣供應,增強貨幣供應、社會融資規模及名義經濟增速間的匹配度。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調控作用,使得貨幣政策在穩定經濟增長的同時,更好地服務於國家中長期經濟發展目標。同時,財政政策應注重結構端,確保對國家重點發展領域和關鍵項目的保障力度,支出方面要擴大公共投資對市場的支持及帶動作用,收入方面要實現為市場減負與優化市場結構雙重目標。通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工具搭配推進經濟平穩運行。
中國製造業要強化在智慧化、數位化發展方面的能力建設,加大在半導體等產業的技術攻關和研發力度,通過國際合作等方式獲取更多經驗和技術,維護供應鏈完整性和穩定性,推動製造業向更高水準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也要注意部分傳統產業在產業體系中的總體作用,高端產業的落地需要以傳統製造業為基礎,所以不能簡單地採用淘汰傳統、發展高端這種做法。通過擴大對數字轉型的投資推動創新,提高生產率、增加利潤,創造良性迴圈,推動各行業數位化和綠色化轉型。
把促進就業放在優先位置,創造更多新型就業崗位。引導資金向技術效率高、吸納就業人員多的行業領域集中。按照調高、擴中、提低的原則,增強個人所得稅對高收入人群的收入調節功能。對工薪階層、創新能力強的科研人員、生育二孩三孩的年輕人等人群提高費用扣除標準,允許他們合理合法地少納稅。加大對社會保障的投入水準,降低居民的社保負擔,解決好養老、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問題。
(撰稿人: CSIA/ CFP/中國廣西財經學院會審學院資評系副教授 李全順)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