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1-01-07
李全順 : 2021-1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2021年貨幣政策軟著陸 金融支援實體不放鬆】
2021年貨幣政策軟著陸 金融支援實體不放鬆  
    IMF和OECD分別將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上調為-4.4%和-4.2%,並將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上調為5.2%和4.2%;各主要投行對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相對樂觀,2020年下半年亦是不斷上調經濟增速預期,預期萎縮區間在3.5%-4%之間。整體來看,世界三大經濟組織和世界主要投行關於2020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區間為-3.5%--4.5%,2021年出現大幅反彈,經濟增長的預期區間在5%-6%。雖然全球疫情依然嚴重,但是政策應對和疫苗的進展,均有利於經濟的復甦,經濟超預期復甦將會持續,預估2020年全球GDP經濟增長萎縮3.5%-4%的可能性大,2021年經濟將會出現5%-5.5%的報復性增長。
       
       中國在新冠疫情最先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國經濟開啟了全面復工復產,外需亦拉動中國經濟,三大經濟組織和世界主要投行對於中國2020年經濟預期區間為1.8-2.2%之間,對於2021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在7%-9%之間。疫情的有效防控,中國經濟的強復甦是必然,中國2020年經濟出現2-2.3%的增長的可能性大,要明顯強于歐美日的負增長預期。2021年,中國經濟繼續大幅增長,市場主要投行包括德銀、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等,更是將中國2021年經濟增長預期提升到了9.2%-9.5%。預計中國2021年經濟增速將會達到8%-9%區間。
       
       在2020年,面對疫情和國內外經濟環境曲折多變,金融監管體系踏准節奏,收放有度,一系列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政策對經濟恢復起到關鍵作用。從2020年1-4月穩增長的逆週期調節階段,到5-7月精准導向的總量邊際收緊階段,最後是8月至今的政策穩健中性階段,兼顧短期刺激需求和長期風險防控。
  
       具體來看,2020年以來,為應對疫情衝擊,央行等部委聯合出臺了包括支持防疫金融30條、8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資金在內的特殊金融政策,政策力度和靈活度前所未有。2020年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資料顯示,逆週期調控之下,2020年社融增速大幅上升。2020年前11月社融33.09萬億元,同比大增9.62萬億元,多增主要由信貸及直接融資貢獻。  增速方面,截至2020年11月末,M2增速10.7%,明顯高於2019年末的8.7%;社融同比增速13.6%,明顯高於2019年末的10.7%,實現了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的目標。
  
       從前期政策效果看,中國經濟社會已基本恢復發展,2020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轉正,其中第二、三季度GDP分別增長3.2%和4.9%,消費、投資、出口等經濟指標全面向好,供給基本恢復,需求加速改善,就業民生較好保障,市場預期總體穩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世界經濟黃皮書:2021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預計,2021 年世界經濟按PPP計算的增長率約為5.5%。其中,美國GDP增長3.1%,中國GDP 增長8.2%。不過,由於新冠疫情仍然可能在2021年春季爆發,世界經濟增速反彈乏力的風險仍然存在。
  
       在疫情可控,經濟恢復逐步基礎夯實的情況下,信用緩慢收緊之下,社融增速逐步下行。預計2021年新增貸款接近20萬億元,社融僅32.5萬億元,社融增速11%左右。高基數及穩杠杆之下,2021年社融增速將明顯下行,增速向2019年水準靠近。在低基數及經濟復甦之下,2021年名義GDP增速或接近10%,11%的社融增速,與之基本匹配,可以達到穩杠杆之目標。2021年貨幣政策緊信用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經濟持續復甦,出口形勢大好,將帶動製造業投資,製造業融資需求將明顯改善,消費好轉也將帶動個人消費貸等需求,客觀上對利率的上升造成一定壓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所須的結構性政策會保持力度,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仍將保持局部寬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貨幣政策仍有率先調整的靈活性。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0月末,金融機構對公貸款餘額新增11.0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多增2.7萬億元;新增對公貸款中中長期貸款占比70.0%,較上年同期上升8.1個百分點。對於後續信貸結構指引,強調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此外,2020年12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援計畫。2020年,為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援,説明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央行出臺了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對地方法人銀行實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給予一定激勵,並對地方法人銀行發放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提供優惠資金支持。
   
       2021年開年,監管部門加強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符合近年房住不炒的房地產調控主基調,更有助於推動金融資源進一步進入小微企業、製造業、綠色發展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在金融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避免房地產業虹吸效應,擠佔過多的信貸資源。之所以強調支援實體經濟的另一個原因是,國內外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穩固。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為-4.4%,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仍需時日。
  
       2021年外部環境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經濟復甦基礎還不牢固,特別是對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還需要加大金融支援力度。因此,政策延期有助於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也有助於保市場主體保居民就業目標的進一步實現。從上市銀行2020年半年報看,上市銀行主力向租賃和商業服務業、製造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貸款,其中,與上年同期相比,製造業貸款投放大增369.1%,基建相關貸款增長89.7%,房地產貸款增長26.1%。
   
       2021年,在央行等金融監管部門引導下,這一趨勢將會持續。2021年貸款需求應強于上年。首先是對後續經濟形勢看好的企業增多,中長期貸款需求增加;其次,第一季度是企業集中購買生產資料的時間,對資金周轉的需求同步增大;另外,外貿出口需求過去幾個月一直比較旺盛,新的一年還會繼續帶動企業信貸需求。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對經濟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大。
  
       2020年,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通過頂層設計形式,全面啟動深化改革:  首先是新《證券法》於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有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也是促進我國證券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制度基石。其次,2020年7月27日,精選層正式開市,這標誌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再添生力軍,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企業迎來科技與資本融合新通道。截至2020年12月16日,精選層股票數量增至37家。2020年,創業板實行註冊制亦是重大突破。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下首批18家企業亮相資本市場,截至2020年12月16日,這一數字擴大至 54家,首發募集資金淨額合計約561.54億元。2020年年末,退市新規出臺。如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奧平認為,伴隨資本市場全面註冊制改革,資本市場IPO的開口已經打開,2021年退市新規將正式落地,資本市場的退市出口也將全面打開,整體進入有進有出、良性迴圈的新發展階段。預計2021年A股被動退市公司約有40家,過渡期後,預計A股退市率將從2022年起維持在2%左右,優勝劣汰明顯提速。總體而言,資本市場機制體制和法制建設,有利於落實金融支援實體的要求。
  
       2020年12月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提出2021年六大工作重點,第一個就是著力完善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 他強調,要積極發揮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支持創新的功能作用,更好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準迴圈;完善私募股權基金募投管退機制,鼓勵投早、投小、投科技。資本市場也要給科技創新在融資端全面支撐。易會滿重點提到了完善私募股權基金募投管退機制,使資金有效匹配至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的優秀科技創新型企業。2021年,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日益完善,科技創新企業從創立早期到發展巔峰期,再到衰落期,在資本市場都能找到對應市場,打通多層次資本市場,讓不同階段的企業都能找到歸屬地。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