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0-07-06
李全順 : 2020-7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PMI連4個月再榮枯線上 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PMI連4個月再榮枯線上 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6月中國經濟運行復甦趨勢整體持續好轉,綜合PMI、製造業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均有上升,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整體有所改善,對市場恢復仍持樂觀態度,同時應注意到,國際疫情仍在加速蔓延,美洲疫情發展迅速、歐亞多國出現反彈跡象,外部形勢仍存在一定變數,中國外貿雖已有改善但仍面臨挑戰。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6月中國PMI採購經理指數運行情況,綜合PMI為54.2,環比上升0.8個百分點;製造業PMI為50.9,環比上升0.3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54.4,環比上升0.8個百分點。
  
       此次PMI是連續第4個月處於50%的榮枯線上方,且是在連續兩個月回落後,又重回上升態勢,好於市場預期。進一步反映了中國經濟復蘇持續向好的趨勢。不過,出口作為中國經濟三駕馬車,未來的不確定性正增強。原因是國際疫情仍在加速蔓延,美洲疫情發展迅速,歐亞多國出現反彈跡象,將導致外貿回升中會存在一些變數。6月製造業PMI繼連續兩月回落後首次上升,供需兩端持續回暖。從五大分類指數上來看,生產指數53.9與新訂單指數51.4環比分別上升0.7和0.5個百分點。供給方面,企業生產情況改善的同時投入加大,改善受益於財政部、稅務總局等部門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降低企業生產、經營和融資成本。
  
       需求方面,消費提振效果持續釋放,“政府補貼、商家讓利、平臺支持”下進行的線上線下全場景佈局的各類消費季活動有效帶動消費熱情增長,直播引流效果凸顯,作為新消費場景已成為多地提振消費的優選方式。從企業信心情況來看,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自3月以來持續高於榮枯線50,本月雖有下降,但仍處於57.5的高位,高於去年同期水準,製造業企業對疫情之下未來的市場恢復持樂觀態度,這也將進一步推動未來供需端的持續改善。同時,與製造業聯繫緊密的服務業和建築業持續保持較高的水準,從而進一步的築牢中國經濟回升的基礎。
  
       其中,提供廣大就業崗位的服務業表現亮眼。資料顯示,服務業商業活動指數為53.4,環比上升1.1個百分點,多數行業生產經營持續恢復,訂單、銷售價格有所增長。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金融業均在59.0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商務活動受製造業復蘇帶動回升至57.3,但居民服務業、文化體育娛樂業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仍位於臨界點以下,或與統計期限同端午假期錯位有關,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的統計,端午假期在“限量、預約、錯峰”的防控措施下,實現全中國旅遊收入122.8億元,約為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此外,建築業商業活動指數為59.8,環比下降1.0個百分點,但仍處於較高水準且好于疫情前水準。雖然新訂單、銷售價格均有下降,企業用工收縮,但投入品價格下降,且在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的政策背景下,企業對行業發展信心有所增強,業務活動預期指數進一步上升至67.8,建築業企業活力仍較強。6月,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重啟經濟,新出口訂單指數42.6大幅回升,環比上升7.3個百分點,進口指數47.0雖仍在榮枯線以下但也略有增長,外貿情況有所改善。
  
       但考慮疫情在全球範圍內仍在加速蔓延,巴西、美國、印度現有確診病例占全球半數以上,短時間內疫情上升趨勢難以扭轉,且歐、亞多國先後出現不同程度的疫情反彈跡象,部分地區已重啟“封鎖”政策,全球貿易在疫情衝擊下的需求萎縮仍需時間恢復,未來一段時期內外部形勢仍存在一定變數,中國外貿依然面臨挑戰。
  
       在此背景下,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多領域多層次的國際合作,穩定外貿基本盤。中國國務院在6月29日召開的“穩外貿會議”上強調“在積極擴大內需的同時,研究出臺穩外貿穩外資的新措施”,明確完善出口退稅方式,支援出口轉內銷,鼓勵外貿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網上交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同時完善鼓勵和吸引外商投資的政策;此外,中國相繼與歐盟、東盟領導人就“推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年內達成共識”達成一致意見,這將對“後疫情時代”的外貿恢復起到促進作用。
  
       總體來看,6月中國經濟運行復甦趨勢整體持續好轉,綜合PMI、製造業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均有上升,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整體有所改善,對市場恢復仍持樂觀態度,同時應注意到,國際疫情仍在加速蔓延,美洲疫情發展迅速、歐亞多國出現反彈跡象,外部形勢仍存在一定變數,中國外貿雖已有改善但仍面臨挑戰。
   
       近期中國國內疫情已經好轉,在宏觀政策穩增長力度加大、復工復產進一步推進的情況下,二季度之後經濟狀況有望逐漸改善,製造業和非製造業PMI都有望保持在擴張水準。但疫情全球蔓延和全球經濟放緩,外部風險是中國經濟運行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受此衝擊未來PMI指數可能會有所波動。5月和6月PMI指數表明經濟活動有所復甦,但仍無法填補2月的深坑,疫情防控取得巨大成效之時,其影響已從供給端轉移到需求端。
  
       隨著各地復工複產的進度持續加快,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加之各地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加大,生產、消費、投資都將實現恢復性增長,4月份以後中國採購經理指數將會持續改善,主要經濟指標也將實現恢復性增長。從中長期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總量更強、結構更優、基礎更牢。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逼近100萬億美元大關,人均GDP超1萬美元;中國是全球製造業體系最為完整的國家,工業服務業升級發展步伐在持續加快;創新驅動作用增強,新動能新產業快速成長;社會民生進一步改善,居民消費水準不斷提高。中國還擁有超過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技能的人才資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1億多戶市場主體,經濟發展的迴旋空間大、潛力足、韌性強。這些有利因素,都是我們抵禦短期衝擊、應對風險挑戰的信心與能力之所在。
  
       因此,既要客觀看待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也要冷靜分析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諸多有利因素,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發揮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