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19-09-03
全台首創!利用AI演算法 篩出26張高CP值好保單
創刊12年,《Money錢》今(2019)年首度舉辦「保險AI大賞」,獨步全台首創人工智慧演算法,從23家壽險公司數百張保單中,一次完整篩選出全台CP值最高的壽險、實支醫療險、癌症險、重大疾病&特定傷病險、重大傷病險、失能扶助險,成為台灣民眾最佳保險投保指南。
 
不論是呱呱落地的嬰兒、23K小資族,還是上有父母、下有幼兒的夾薪族,只要有保障需求,都可以從保險AI大賞得獎名單中,輕鬆「淘保」,找到CP值最高的保險,在沒有任何人情保的壓力下,就能一次「買對買夠買好保險」,用最低成本做好個人與家庭風險管理,降低萬一失能、身故、罹患重病等人生3大風險所帶來的財務損失。
 
有別於政府或民間團體舉辦的保險獎,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可說是全台唯一一個將保戶保障擺第一,利用保費與保額「CP值」作為首要評選標準的保險大獎,以第三方公正客觀立場,計算出23家壽險公司每一張保單CP值,並依照分數高低排序,CP值越高排名越前面,確保民眾花最少錢買到最高保障額度。
 
低保費高保障
1年期附約小兵立大功
 
在保險種類評選方面,《Money錢》保險AI大賞考量民眾保費預算有限,因此優先評比保障範圍涵蓋面最大、最廣的險種,並先剔除保障重疊的險種。
 
舉例來說,若民眾同時投保定期壽險以及失能扶助險,這樣的保障組合即使沒有買意外險,發生意外身故/1至6級失能也會理賠。因此本屆保險AI大賞只評比定期壽險與失能扶助險,排除意外險。
 
同樣的,在只有一筆醫療保費預算下,建議優先投保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因為實支實付與日額型住院醫療險最大差別就是實支醫療險有理賠住院雜費,可大幅降低民眾住院期間自付醫材費,因此本屆保險AI大賞只評選實支醫療險,排除日額型醫療險。
 
至於一次給付的1至11級失能險因目前可評比保單少於5張,評比張數過低,也不在本屆評比範疇。最後評選出爐的獎項涵蓋壽險、醫療險、癌症險、重大傷病、重大疾病&特定傷病險、失能扶助險,其中又以1年定期附約為主,彰顯出那些默默委身在主約底下最不起眼的1年期附約,其實才是民眾最需要的「抗煞大英雄」,只要花小錢就能立即轉嫁人身大風險。
 
男女有別係金ㄟ
同樣保額保費差2倍
除了CP值,《Money錢》保險AI大賞也進一步衡量壽險公司申訴率、評議率、RBC資本適足率等數據做綜合評比。另外,考量男性與女性基因有別,死亡率、平均餘命大不同,也將影響到投保成本,將性別風險係數差異,納入保單評選標準之一。
 
例如男性工作壓力較大,死亡率偏高,因此同樣30歲,投保20年期、保額100萬元,男性、女性適合買的定期壽險不但不一樣,而且男性所繳保費居然是女性的2.3倍,證明男女不僅有別,保費還差很大。
 
因此,首屆保險AI大賞特別依照性別,評選出CP值最高的男性最優保單與CP值最高的女性最優保單共40個獎,寫下全台首度由財經媒體利用大數據,獨家揭露連大多數業務員都不知道的「高CP值好保單」歷史新猷。而完整得獎資訊,將同步公布在《Money錢》保險AI大賞網站,以善盡媒體責任,傳遞正確保險知識,推廣保險保障精神,同時縮短民眾與「高CP值好保險」的距離。
 
保險知識嚴重不足
高保費買迷你保障
 
為何特別強調「縮短民眾與好保險的距離」?主要是因為商業保險市場長期以來存在保險資訊不對稱亂象,有心人士用盡洪荒之力散播五花八門的行銷話術,塑造出《保險法》上根本不存在的儲蓄險,並將儲蓄險包裝成存錢工具、投資工具,再搭配鋪天蓋地的宣傳,讓民眾誤以為買保險就能強迫儲蓄、賺錢發大財,甚至喧賓奪主,演變成買保險的目的是「儲蓄為本、保障為輔」,不僅本末倒置,更抹滅保險本質,嚴重違背《保險法》當中所強調「保險=保障」的立法精神。
 
台灣民眾所能接受到的保險教育與保險知識原本就薄弱、匱乏,再加上長期沉浸在大量錯誤保險資訊當中,這就會像三人成虎,以訛傳訛,弄假成真,那些原本是為了衝刺業績而編造出來的行銷話術,最後居然成為台灣民眾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錯誤保險知識與觀念。
 
究竟台灣保險教育有多麼不足?從以下2大關鍵數字就能看出端倪:
 
每年繳14萬元保費
只買到79萬保額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2018年平均每人保費(人身保險包括壽險及年金險)年度支出高達14萬8,865元,若以2018年平均國民所得新台幣65萬1,690元計算,保費支出占所得22.8%,但每張保單平均保額只有79萬元,等於每1塊錢只能買到5元保障額度。
 
然而,若民眾是根據《Money錢》保險AI大賞篩選出的高CP值20年期定期壽險投保,那麼30歲男性每1塊錢可以買到322元保額,30歲女性每1塊錢可以買到769元的壽險保額。
 
換作是你,在薪水有限下,又有各式各樣人生夢想等著實現,這時你會想用1元保費買5元保額,還是用1元換取322元保障?只要選對保單,繳同樣的保費,保障立刻激增64倍。
 
平均給付金額1至3萬元
迷你保障扛不起風險 
                   
每人每年繳交14萬多元保費,相當於23K小資族要不吃不喝半年才能存下的薪水,而這樣高額保費雖然幫台灣推上全球排名第6保險密度寶座,但大多數民眾發生事故有獲得高額理賠金嗎?
 
非常遺憾的是,理賠金額出奇的低,甚至有的民眾繳了一輩子保險,直到風險降臨那一刻,才赫然發現保障根本像一把迷你小傘,無法幫忙扛起任何風險。
以2018年理賠金額來看,壽險(死亡險)平均給付金額只有3萬8,915元,健康險平均給付金額僅1萬元(見左下頁表格),試問區區1萬、2萬、3萬元理賠金,足以應付身故喪葬費、意外失能、罹患癌症等重大風險造成的財物損失嗎?
 
相信絕大多數的保戶買保險,絕對不是為了事故發生時可以領到1萬、3萬元理賠金,而是因為自己在不清楚保險本質、為何買保險的情況下,花了錢卻買到不適合自己的保單,讓保險完全發揮不了應有的保障功能。
 
保險不是有買就好
買對買夠買好才是關鍵
 
這兩大關鍵數字也突顯一個弔詭現象:明明台灣保險滲透度稱霸全球,投保率高達249.45%,但一般民眾想要買到保費便宜、保障額度又高的商業保險,這樣最基本的投保需求,卻似乎越來越困難。
 
追根究柢,就是因為保險資訊不對稱,民眾無法獲取到對自己真正有利的保單資訊,導致保險公司精心設計的高CP值「佛系」好保單,只能淹沒在鋪天蓋地的行銷話術底下,彷彿藏在深海的珍珠,成為遺珠之憾。慶幸的是,趁著這次《Money錢》保險AI大賞透過大數據進行海底撈針,這些遺珠好保單才終於得以浮上檯面,成為民眾最佳投保選擇。
 
有鑑於台灣民眾買錯保險不只釀成家庭問題、社會問題,進而演變成保險公司財務壓力,甚至有可能引發金融市場動盪、動搖國本,身為全台最專業的理財雜誌,《Money錢》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台灣保險教育盡一份棉薄之力。
 
藉由首屆保險AI大賞活動,《Money錢》要提醒民眾回歸保險初衷,重新認識保險價值,並正視保障額度不足的嚴重性,同時振臂疾呼壽險公司一起為提高台灣民眾保障額度而努力,讓「高保費低理賠」的保險悲劇從此消聲匿跡,讓商業保險真正成為穩定家庭、社會、國家重要的一股安定力量。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9年9月號第144期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