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0-08-06
李全順 : 2020-8月全球經濟趨勢追蹤與預測 -【六穩六保目標穩定前行、貨幣政策推動擲地有聲】

六穩六保目標穩定前行、貨幣政策推動擲地有聲​

  中國最新的統計數據資料顯示,在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產業復產狀況持續改善以及國內及國際需求有所釋放的推動下,中國二季度GDP季增3.2%,超出市場預期;特別是由於防疫物資出口和電子產品需求激增的帶動,原本受擔憂較多的進出口恢復情況好於預期,均在6月份實現了正增長。但資料中的結構性問題也不可忽視。從二季度的資料看,受政策推動程度較大的出口、基建投資和工業增加值等恢復速度,明顯強于需要依賴自行恢復的消費、民間投資等方面;疫情防控期間的逆週期調節,遺留下了較高的財政收支矛盾和杠杆率;企業用工需求偏弱,總體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再加之全球疫情形勢和外交關係等不確定性因素,下一階段的經濟回暖、六穩六保的目標實現仍將面臨變化和干擾因素。
  
  因此,在肯定之前的經濟恢復情況的同時,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基於上半年經濟資料顯現出的結構性問題和對形勢的判斷,給出了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所遇到的很多問題是中長期的,必須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的理性判斷,並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等在內的應對中長期問題的四個戰略。
  
  7月31日,2020上半年金融統計資料發佈會也如期召開。會議公佈,6月末人民幣的貸款餘額165.2萬億元,同比增長13.2%,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普惠金融服務增效更為明顯,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3.55兆元,同比26.5%的增速較上季度末提高2.9個百分點,高於各項貸款增速13.3個百分點;同時,2020年5月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較上年末繼續下降0.65個百分點,為5.23%。對於下一階段的貸幣政策導向,人民銀行於近日召開的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中要求堅持總量適度、合理增長。這與政治局會議所強調的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事實上,中國2020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工具的出臺是及時、充分的,並且也兼顧到了階段性資金保障和中長期調結構的需求。針對金融機構在信貸投放增加過程中對流動性的擔憂,中國人民銀行先後多次出臺再貸款再貼現,專門用於支持金融保障重要物資供應和復工複產進程;在發現經營主體貸款暫時無法償還以及增信過程中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問題後,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的推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微企業的資金難題;此外,對於過程中衍生出的中小銀行風險化解問題,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引導改革重組步伐,以間接提升地方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在政策工具充分、金融總量充足和宏觀杠杆階段上升的情況下,下一階段應重點結合新的經濟背景和目標,實現最大化貨幣政策及工具的使用效用。
   
  在促進政策有效落地方面,針對金融服務接受方的政策工具宣傳和普及,是一項特別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過去有關貨幣政策工具的解讀和交流多數隻發生在金融體系內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策工具使用範圍。特別是在政策工具無法為金融機構帶來足夠有效的市場拓展或利潤空間時,基層機構和工作人員往往沒有向客戶宣傳和使用政策工具的動力。這種狀況在政策工具使用情況考核加強後得到部分緩解,但相應的服務效率卻也被無形拖慢。可以看到,近些年監管部門首先關注到了這一問題,因此在政策發佈後,國務院及相關部委都會通過官方管道發佈重點明確、易於理解的圖文解讀。不過更有效的方式還是引導各金融機構都加入進來,既可以進一步提升政策工具的普及度,也可推動金融機構探索利於政策工具落地的更便捷的服務方式,以大幅提升政策工具的使用率。
  
  在政策工具解讀和普及後,政策工具在各地方必須因地制宜地細化。幾乎每次貨幣政策工具出臺後,各地的金融監管部門都會制定實施細則,用來指導金融機構對工具的具體落實和使用,而其中的關鍵在於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和金融體系特徵。這一點在2020年下半年將更為重要。一方面,在國內國際雙迴圈新戰略的推動下,各地方依據經濟發展目標和產業結構的轉變必將逐步形成新的產業發展規劃。如果沒有地方政府的指導和金融監管部門的引導,單個金融機構很難快速獲取地方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所需的金融服務自然很難跟進。因此,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有必要做好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樞紐,結合可使用貨幣政策工具,對地方金融體系做好新格局下的政策工具使用指導。另一方面,不同地區金融體系在面對疫情衝擊時的應對方式和風險偏好也有所不同。根據上半年的區域信貸資料可以發現,新增貸款規模前三的廣東、江蘇和浙江貸款增量占到了全國的四成,而新增信貸規模後十位元的省份,增量規模僅占全國的7%,相比去年同期回落約2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在疫情防控的作用下,不僅地方產業結構、主體經營狀況產生差異,金融機構面對風險和機遇的策略、態度也會發生轉變。這與地方經濟、金融基礎都有關係,因此面向全國的貨幣政策工具到達地方後,也要根據地方金融體系、服務特徵進行落實細化,才能更好地保障政策工具的使用和效果。
   
  國家統計局發佈資料顯示,7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PMI指數為51.1,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2,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臨界點以上。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4.1,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總體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勢頭。7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PMI指數錄得52.8,較6月提高1.6個百分點,為2011年2月以來最高,連續三個月處於擴張區間,為2011年2月以來最高。
  
  7月製造業PMI升至過去4個月以來最高,連續5個月處於景氣區間,顯示經濟復甦仍在繼續。結構上看,本月PMI回升的動力仍主要來自於生產端,7月生產指數54.0,較上月回升0.1個百分點,創2015年以來同期新高。生產指數走高更多體現企業預期層面的改善,7月採購量指數走高0.6個百分點至52.4%,經營活動預期指數走高0.3個百分點至57.8%。需求端隨著疫情常態化下生產生活的恢復也在穩步修復,7月新訂單指數續升至51.7%,連續三個月上行且高於2019年同期水準,指向需求持續改善,但需求整體改善情況仍然慢於生產。
   
  外貿方面,新出口訂單較上月回升5.8個百分點至48.4,雖然目前整體景氣度並不算高,但環比仍在繼續修復。抗疫物資出口、海外疫情錯位、全球主要經濟體放鬆封鎖措施,均對出口起到短期支撐作用。庫存方面,7月原材料庫存指數較上月回升0.3個點至47.9,產成品庫存指數較上月回升0.8個點至47.6,原材料庫存和產成品庫存雙雙回補,既有前期生產快於需求所引發的被動補庫效應,也有需求好轉所帶動的部分行業主動補庫效應,庫存週期是否完全切換到主動補庫階段仍需進一步觀察。價格方面,7月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58.1,較上月回升1.3個百分點,說明生產經營預期好轉,願意提前生產備貨,也印證了當期庫存資料的攀升;而出廠價格指數則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至52.2。兩個價格指數的背離說明上游盈利在加速改善,而下游盈利暫時性受到擠壓,企業盈利修復或將是自上而下的過程。
   
  中國雖然遭遇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但年內財政政策持續補給基建、製造等行業,力度前所未有,有效支撐經濟復甦。5月發佈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擴大有效投資。年內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重點支援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後勁的“兩新一重”建設。中國製造業PMI指數將大概率保持擴張區間,但預計四季度的表現更好些。主要原因在於海外疫情峰值未到,預計三季度歐美經濟復甦仍將延續,但力度將有所放緩,影響中國出口增長;國內下半年政策中心將向刺激需求傾斜,加上前期貨幣財政刺激政策落地顯效加速,在資金和專案準備均已到位的情況下,基建投資將對經濟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帶動製造業、服務業等相關活動趨於好轉,消費需求也有望邊際向好。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