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0-07-06
《專題報導》鳳凰花開時…社會新鮮人買保險掌握3原則、保障不錯過、不漏接!


每年到了5
、6月初夏,又到了鳳凰花開的季節,也是畢業生迎接下一階段的開始,今(109)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開學較晚,畢業典禮也將延後……;不論是選擇繼續深造或是決定進入職場工作,畢業後,代表著人生將是另一番風景了;從專業保險觀點提醒準新鮮人們,趁著年輕及早充實個人投資理財知識並做好完善的保險規劃,讓「財富自由」不再是夢!只是該如何做?本周專題報導因應畢業季,整理年輕人不可不知的理財觀念「愈早明白、愈早掌握人生!」
 
以保障為優先,有餘力再累積個人資產
 
首先,保險顧問指出年輕人最常犯的投資理財盲點,就是普遍認為自己還年輕、身體也健壯,因此不太需要立即規劃完整的個人保障「其實有醫療險就很夠了」、「等年紀再大一點再投保」……,多半優先將薪資投入買儲蓄險,認為趕緊存錢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觀念根本就是錯誤的,在沒有做好人身保障、個人安全尚未完全無虞前,存有再多的錢可能都是枉然的!」
 
保險顧問建議,年輕人在領到第一份薪水時,除了基本的生活花費外,剩餘的錢該如何應用考驗著各人的智慧,起步不同,結果也差很大,不妨掌握以下3大原則,釐清正確的保險及理財觀念:
 
原則1、把自身保障擺在第一順位,有餘力才談投資理財
 
社會新鮮人初入職場,收入普遍較低,一旦發生意外受傷或是生病而無法繼續工作時,不僅收入大幅銳減,還可能短時間內花光積蓄、拖累家人,此時主要考量的面向有2:
 
一是萬一自己不幸身故,扶養父母的費用及身後的喪葬費用何來?
 
二是如果因為意外傷害導致重傷殘廢,工作沒了也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後續需要他人看護的費用何來?
 
保險顧問提醒,年輕人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收入不高,就沒有必要拿錢出來買保險,「這絕對是觀念上的偏差!」建議年輕人投保重點掌握「重保障、輕儲蓄、先定期後終身」原則,善用定期壽險花小錢有大保障特性,另再附加醫療、傷害或是其他保險附約,等到羽翼漸豐、慢慢增加薪水累積財富,再視個人需求將定期險轉換成終身險或是提高投保額度。
 
原則2、買了保險還要定期「保單健診」才能後顧無憂
 
保險顧問指出,所謂的保險是一種轉移風險的保障,並非買愈多愈好,也因此保單買得愈多不見得就有足夠的保障!
 
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研究數據顯示,台灣人出了名的愛買保險,甚至將保單當作投資的工具,例如:儲蓄險或是投資型保單,每人平均保額卻明顯偏低,平均每件死亡給付僅有新台幣56萬元,還低於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每人平均所得,意即因為意外事故導致身故或是全殘時,獲得保險理賠金額連1年的薪水都不到。
 
針對國人投保險種比例「嚴重失衡」,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建議,定期進行保單健診、檢視所擁有的保障額度是否足夠,最好每年做1次保單健診,再搭配以申請保險理賠時效每2年檢視1次,可以避免發生忘記申請理賠的烏龍事件,同時透過理賠過程也有助於釐清個人保障不足之處,可謂一舉兩得。
 
原則3、新鮮人想買保險「建議有其『優先順序』!」
 
一般來說,買保險有其優先順序,先保大再保小,可以依照個人預算同時考量個人職業風險來挑選保單。以年輕人來說,預算較低,手頭不寬裕下仍希望擁有足夠的保障,不妨優先考量以下5險種:
 
順序1、意外險(附加傷害醫療險)
 
順序2、定期壽險或是最低保額的終身壽險
 
順序3、實支實付型醫療險
 
順序4、防癌險或是一次給付型重大傷病險
 
順序5、失能扶助險
 
保險顧問強調,年輕人千萬不要仗著自己年輕體壯、天不怕地不怕的,正所謂「人算不如天算」,意外總是來得很突然、沒人說得準,就像前陣子藝人高以翔、劉真正值壯年期匆匆離世,還有台灣AI人工智慧學校創辦人陳昇瑋年僅44歲驚傳腦出血猝死,著實讓人感嘆人生無常,「當意外、疾病來臨時,不分男女老幼,每個人都有可能處於危險的當下。」
 
針對年輕人不知如何投保,保險顧問提醒,確實把握好前述5個投保險種優先順序、把錢花在刀口上,先做好個人保障規劃,如果有多餘的錢,再來思考要不要買儲蓄險或是投資型保單;另一方面,對於保險如果自認是「門外漢」,一旦有任何疑問,建議趕緊與專業保險顧問聯絡並諮詢相關問題,「先搞清楚再決定投保哪一險種也不遲!」

文章來源:小花平台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