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3-01-10
《專題報導》年輕人保險起手式:以「小」資金換得「大」保障!


每逢上下班交通尖峰時間,為數眾多的機車騎士呼嘯而過,說是宛如螞蟻雄兵般,一點也不為過!

說到騎機車,已然成為許多年輕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千萬別輕忽因為意外帶來的傷害與衝擊,不容小覷。根據衛福部公布國人10大死因,其中事故傷害相較於前一年「持平」位居第7,尤以15至24歲的年輕人,意外死亡比例最高達42%;換句話說,每2個死亡的年輕人,就有1人是死於意外事故。

想想15至24歲的年輕人,正值花季雨季的黃金階段,青春剛剛發芽,如果因為一次意外事故而斷送生命,豈不悲哉?正所謂「最怕奮鬥奔小康,一場意外全泡湯」,保險顧問建議年輕人還是得將風險保障視為優先,因為意外總是讓人無法預期、說來就來,只能超前部署,才能有效避免憾事發生。 

年輕人及早學創富,提早退休不是夢! 
都說年輕人是社會的棟樑,本周保險專題以年輕人保障為題,提出專業保險規劃建議,尤其要趁早建立理財好習慣,那麼想要盡早達到財富自由,就不會是夢!以下保險顧問提出掌握「先求有再求好、重保障輕儲蓄、先定期後終身」最高投保3原則: 


原則1、先求有再求好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尤其新冠肺炎疫情「病毒傳播不停歇」,更是讓人對這句話深有所感:在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時,首重的是自己要有能夠承擔風險的能力, 

原則2、重保障輕儲蓄 
考量年輕人可能遭遇的突發風險,諸如:疾病或是發生意外事故嚴重時,可能造成癱瘓甚至有致命威脅,建議將壽險、意外險列為優先考量的險種,如果因為疾病或是意外事故不幸身故時,留有一筆保險金給家人或是自己重視的人,不論是作為生活費或是其他用途,讓他們可以繼續支撐生活。 

原則3、先定期後終身 
年輕人阮囊羞澀,在手邊可運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不妨以定期險保單為底,相較終身險保費相對便宜,特別適合年輕族群作為個人保障的起手式,即使收入有限,也能以「小」資金換得「大」保障,替自己抵禦生活的風險,還能隨著個人需求選擇適合的商品。 

最後,保險顧問再呼應前言所提,特別針對年輕族群偏好的工作屬性,指出最大的疑慮:可能經常在外奔波、多以機車或是大眾交通工具作為通勤代步工具,無形中增加危險事故發生機率,那麼就不得不提高意外險和醫療險的保障規劃了! 

尤其今天醫療科技日益進步,外科手術的形式不斷向前發展,自費醫療負擔也愈來愈重,健保不給付的手術項目往往成了最沉重的開銷,但是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不難想像的是,日後民眾必須負擔的醫療費用勢必逐漸增加……,「可見提前做好超前部署是必須的,以免因為疾病或是意外事故,造成經濟上的沉重負擔。」 

保險別再買心酸了:需釐清保障與儲蓄是兩回事! 
另一方面,說到保險保障規劃,眾所周知,台灣人愛買保險是出了名的,不過,一直以來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絕大多數人對於風險觀念普遍認知不足,每人平均手中持有2.6張保單,卻還被說是「保障不夠」、「花錢是在保心酸的」,其實關鍵就在於國人偏愛購買儲蓄型保單,保障型保單的比率卻大幅偏低,「需釐清保障與儲蓄是兩回事!」 

那麼,究竟保險怎麼買才能發揮高槓桿效益、也最划算?保險顧問提出3個關鍵重點:「不盲目跟從」、「不以獲利為目的」及「不存僥倖心態」,提醒年輕人投保前先停、看、聽,除了審慎思考個人實際需求外,也不妨諮詢保險專家專業客觀的分析與建議,這樣才有可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尤其對於保險商品一竅不通的保險門外漢來說,也不致看得眼花撩亂、買錯也買少了。

文章來源:小花平台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