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1-07-09
通膨下半年可望趨緩,投資人應做好資產配置


撰文:張國蓮

喊了很久的通貨膨脹(下稱通膨)終於來了!世界各主要國家2021年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陸續攀抵多年新高,包括美國5月CPI年增幅達5%,創2008年夏季以來新高;台灣CPI年增率升至2.48%,創下99個月以來最大漲幅;南韓5月通膨率升至2.6%,創9年來新高;歐元區則是自2018年來首度攀抵2%,突破歐洲央行(ECB)設定的通膨目標。

急速竄升的通膨引發市場擔憂並造成大幅波動,也掀起通膨是短期現象或長期趨勢的論戰,畢竟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多數時間在通貨緊縮的環境中掙扎,通膨加速的情況是睽違已久,況且此次造成通膨的原因也是前所未見。

基期低、供應鏈中斷
下半年不再是通膨因素

群益投信投資長李宏正即歸納指出,有4個原因引發此次通膨,分別是基期低、供應鏈中斷、美國等主要國家持續推動刺激經濟政策,以及疫情解封下對未來需求將持續擴大的預期。其中,基期低是關鍵因素,而供應鏈中斷則是此次迥異於以往的原因。

截至目前為止,以美國聯準會(Fed)為主,認為通膨屬於短暫現象的論點居上風,元大全球ETF成長組合基金研究團隊更從3個角度加以解釋,首先是拆解CPI的成分,漲的是占比較低的能源、運輸,占比較高的租金、醫療漲幅溫和,服務類等依然是負值,並預期7月份開始陸續公布的CPI將呈下滑,原因是基期逐漸墊高,下半年通膨將呈緩降過程,但無法回到疫情前的低水準,CPI約可能在3%上下波動。

其次,原物料價格上揚的原因之一是市場錢太多,投機需求高,但以過往經驗來看,貨幣供給額M2往下彎,約過1季度後,被資金過度追逐的原物料價格會開始往下,帶動CRB商品指數也跟著往下彎,基於美國等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最寬鬆時間已過,即使下半年每月貨幣供給量不變,年增率將呈下降,加上聯準會若減少購債,預期CRB商品指數於1季後會開始往下,投機炒作潮將消退一些。

此外,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數偏弱,有助於原物料價格走強,但下半年因聯準會減少購債,加上美國有機會於7~8月達到全體人民對新冠病毒免疫進而解封,經濟景氣復甦較歐元區、日本強勁,有利於美元不再走弱。

李宏正認為,最低基期已過、供給鏈中斷有機會於年底前逐漸解除、勞動市場的工資水平不會大幅上揚,以及聯準會可能提早結束寬鬆貨幣政策等,都是通膨於下半年不會再快速竄升的原因。台新北美收益資產證券化基金經理人李文孝即表示,聯準會可能提早至今年底、明年初先進行縮表,循2013年開始縮表至2015年才正式升息的模式。

波動高、政策變化大
賺大錢難度增加

顯然現階段的各項分析都偏向通膨是短暫性質,富達投信投資長張翠玲也是如此預期,但卻也提醒不可忽視市場的預期心理。張翠玲表示,若通膨將高漲的預期心理發酵,就算通膨實際上不嚴重,依然會產生惡性循環,讓盈虧平衡通膨率像先前一樣快速跳升到2.7%,導至股債市場均出現較大幅度修正,張翠玲提醒通膨上升的幅度與速度是觀察重點。

總結專家們對2021下半年的看法,通膨依舊是主流話題之一且政策變數高,因此波動大,類股或主題輪動可能比上半年要更快速,投資人面對的挑戰更高,賺大錢的難度也大幅增加。以下提出5個現階段操作重點供投資人參考。
➊ 市場波動性高:做好資產配置。
➋ 通膨溫和機率高:股優於債,成熟市場優於新興市場。
➌ 惡性通膨機率低:股債皆受害,改持現金與抗通膨商品。
➍ 上半年已有波段漲幅的價值型股(含金融、原物料股等)、REITs、抗通膨債券是否能於下半年續漲或漲不動,各有支持者。投資人即使追高,也要謹慎。
➎ 因應通膨來投資操作,雖可維持投資組合的價值但可能不利長期理財目標的達成,投資人要想清楚。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21年7月號第166期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