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專欄

2023-01-10
3情境推演、股債投資機會在這裡

撰文:游季婕

近期投資人最關注的議題不外乎就是股市什麼時候落底?通膨什麼時候回歸正常?經濟今(2023)年是否會步入衰退?本文將今年經濟分為3種情境:最壞情境、基礎情境、最佳情境(詳見附表),並論述是什麼因素影響著通膨,且是否有改善的跡象,接著再分別針對債市和股市做投資機會的分析,供投資人參考。

總經:就業市場是關鍵 通膨和衰退都看它

以美國公債長短期利差翻負來看,衰退實屬必然,經濟弱化的程度則大部分取決於聯準會(Fed)的能力,若是Fed在合適的時間點停止升息,有望避免深度衰退。
歸納各方看法,多數預期即便Fed在今年第1季或上半年有望停止升息,也不太可能在今年降息,因為通膨是否能如期下降至目標的2%仍是個大問號。

供應鏈壓力有所趨緩
需求強勁成通膨支撐


分析通膨,可以將影響因素拆解成供給和需求2個來源,當供給減少或需求增加時,會造成物價上升。以今年供給面「2好1壞」,需求面壓力未除來看,通膨趨緩,但盤在高檔上。

先來看供給,「2好」是指供應鏈與俄烏戰爭對通膨的影響已趨緩。截至去年11月紐約聯儲供應鏈壓力指數雖已至高點回落,但仍高於疫情前水準,若是有更進一步的緩解,例如中國經濟復甦,對於減緩通膨會更有幫助。

而俄烏戰爭推升食物和能源價格,因接下來將面對到去年俄烏戰爭剛爆發時第1、2季的高基期,通膨也有望得到進一步緩解。

「1壞」則是薪資居高不下。市場多數共識為薪資成長率下降到2%左右才有機會大幅抑制需求,但去年11月的薪資成長率為5.09%,加上備受矚目的美國非農就業空缺數仍處高檔,這使得就業可能成為通膨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需求面而言,驅動人們消費的因素有收入增加和信用貸款增加,前者主要受高薪資成長率影響,仍為需求帶來動力。後者可藉由民眾貸款及信用卡活動來觀察。例如,根據美國銀行的調查,去年第2季的信用卡購買量年增率為9%左右,顯示強勁的就業市場仍帶來支撐。綜合以上,需求尚未有消退跡象。

以上的分析歸納出2點。首先,市場共識大多認為通膨有望在明年持續下滑,但仍有些因素造成通膨具有黏性,無法一路順利下降到Fed的2%目標通膨率。其次,不管供給面還是需求面,就業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當就業數據開始疲軟時,經濟也會看到更明顯的轉弱。

了解完總體經濟概況,以下針對台灣投資人主要關注的3個市場給予展望。

1.美國還是較具有韌性的經濟體:在緊縮貨幣政策下,市場共識之所以預測經濟僅會進入溫和衰退,有一部分原因是需求依舊強勁,全面性的衰退發生機率低,而且以目前世界格局來看,美國仍是最強大的經濟體,沒有像歐洲一樣棘手的能源問題,而且比起大部分的國家,政經發展相當成熟穩定,即便進入衰退,復甦速度也會較快。

2.台股投資人今年要有耐心:台灣受到製造業循環影響,半導體仍在調整庫存,但多數廠商積極去庫存,有望在今年第1季完成庫存消化,並於第2季開始復甦。下半年加上蘋果新手機出貨,有望帶動台股表現。此外,台海危機爆發機率攀升,壓抑台股表現,這是非經濟因素,也可能持續於今年發酵,想趁便宜買進的投資人,不應忽略該風險。

3.中國仍深困疫情之中:雖然中國有些鬆綁防疫政策的動靜,但要完全解除清零政策的機率微乎其微,背後原因在於中國年長者的疫苗接種率低,且堅持使用保護力低的本土科興疫苗。據上海復旦大學研究,若鬆綁防疫管制,恐增加1.12億感染者,並有155萬人死亡,所需的病床量是中國目前擁有的15倍,將使中國醫療體系再次崩潰,經濟活動也將無法倖免地遭受打擊。

更多精彩內文請見《Money錢》2023年1月號第184

 

圖片





上一則   |   回上頁   |   下一則